大棚多肉如何大量繁殖
一、大棚多肉如何大量繁殖
大棚多肉如何大量繁殖
在当今的园艺爱好者中,多肉植物的欣赏价值和独特魅力备受青睐。然而,随着多肉植物越来越流行,人们对于如何大量繁殖这些迷人的植物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果你是多肉植物的爱好者,想要在自己的大棚中大量繁殖这些美丽的植物,那么你来对地方了!本文将为你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你实现多肉植物的大量繁殖。
选择合适的多肉植物品种
要想在大棚中成功繁殖多肉植物,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品种。不同品种的多肉植物在繁殖上存在差异,有些品种容易繁殖,而有些品种则较为困难。一般来说,那些具有较强生命力、较为耐造的品种更适合在大棚中繁殖。
同时,对于初学者来说,选择那些容易繁殖且生长迅速的品种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例如龙须、虎耳等品种的多肉植物,它们在繁殖上较为容易,并且生长速度较快。通过选择合适的品种,你能够更快地实现多肉植物的大量繁殖。
接穗繁殖法
接穗繁殖法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多肉植物繁殖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较为难以扦插或叶插繁殖的品种。下面是接穗繁殖法的具体步骤:
- 首先,选择一个健康的多肉植物,将其茎部剪下。
- 然后,在另一株多肉植物的茎部切开一个小口。
- 将剪下的多肉植物茎部插入切开的小口内,并用胶带将其固定。
- 等待几周后,就能看到新的根部开始生长。
- 当新的根部生长足够强壮时,将其单独移植至新的容器中。
通过接穗繁殖法,你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多肉植物的大量繁殖。
叶插繁殖法
叶插繁殖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多肉植物繁殖方法。对于那些茎部较为柔软,容易折断的品种,叶插繁殖法是一种较为有效的选择。以下是叶插繁殖法的具体步骤:
- 选择一片健康的多肉植物叶片。
- 将叶片晾干一段时间,待其表面伤口愈合。
- 将叶片插入湿润的砂质土壤中,保持其稳定。
- 等待几周后,你将看到新的根部开始生长。
- 当新的根部长得足够强壮时,将其移植至新的容器中。
叶插繁殖法能够帮助你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多肉植物的大量繁殖,并且对于那些茎部柔软的品种来说,叶插繁殖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分株繁殖法
分株繁殖法是一种较为简单且常用的多肉植物繁殖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已经具有较为健康根系的多肉植物。下面是分株繁殖法的具体步骤:
- 选择一个已经具有较为健康根系的多肉植物。
- 将多肉植物从土壤中取出,并轻轻清除其根部上的土壤。
- 寻找适合分株的地方,并用小刀或手动将其分离开。
- 将分离出的新株移植至新的容器中。
通过分株繁殖法,你能够轻松地实现多肉植物的大量繁殖,而且这种方法对于那些已经具有较为健康根系的多肉植物效果更好。
切花繁殖法
切花繁殖法是一种常用的多肉植物繁殖方法,适用于那些茎部具有较强生命力的品种。以下是切花繁殖法的具体步骤:
- 选择一株健康的多肉植物,并将其茎部切割成合适的长度。
- 将切花插入湿润的砂质土壤中,保持其稳定。
- 适量浇水,并避免阳光直射。
- 等待几周后,你将看到新的根部开始生长。
- 当新的根部长得足够强壮时,将其移植至新的容器中。
通过切花繁殖法,你能够有效地实现多肉植物的大量繁殖,并且对于那些茎部具有较强生命力的品种来说,切花繁殖法是一种非常适用的方法。
总之,如果你想要在自己的大棚中大量繁殖多肉植物,选择合适的品种非常重要。通过接穗繁殖法、叶插繁殖法、分株繁殖法和切花繁殖法,你可以有效地实现多肉植物的大量繁殖。希望本文所介绍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对你有所帮助,祝愿你在多肉植物的大量繁殖中取得丰硕的成果!
二、开花后死亡的多肉
开花后死亡的多肉
多肉植物是近年来备受追捧的室内植物之一,其各种多样的叶形和丰富的颜色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然而,许多人养多肉却发现,有些多肉植物在开花后会不幸死亡。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开花后多肉植物死亡的情况呢?我们来一起看看。
1. 能量消耗过大
多肉植物在开花期间,会将大量的能量转化为花朵的形成和生长。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养分和水分作为支持,因此,多肉会耗尽自身的营养储备。如果环境条件不够理想,无法为多肉提供足够的养分和水分,就会导致其养分不足甚至死亡。
2. 生理功能紊乱
开花是多肉植物的自然生理过程,它需要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合理分配营养,控制生长节奏。然而,有些多肉植物的生理功能可能会紊乱,导致开花后无法正常恢复生长。这种紊乱可能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养分过量或不足等因素引起的。
3. 花后衰老
多肉植物在经历开花后,花朵会逐渐凋谢。在花朵凋谢的过程中,多肉植物会逐渐进入休眠期或衰老期,这是植物生理上的自然现象。然而,有些多肉植物在花后衰老过程中无法正常进入休眠期,导致植物整体健康状况下降,最终死亡。
4. 病虫害侵袭
开花期间,多肉植物的免疫力可能会下降,这给病虫害的侵袭提供了良机。一些常见的病虫害,如蚜虫、蜘蛛螨等,在多肉植物开花后容易滋生和扩散。这些病虫害会吸取多肉植物的汁液,导致养分流失和植物逐渐枯萎,最终导致植物死亡。
5. 不适宜的光照和温度
多肉植物对光照和温度有一定的要求,过强或不足的光照以及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多肉植物的生长和开花产生不良影响。如果多肉植物长期处于不适宜的环境中,开花后可能无法恢复生长,最终死亡。
如何避免开花后多肉植物死亡
要避免多肉植物在开花后死亡,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给多肉植物提供充足的光照、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同时注意避免过度施肥或缺肥。
- 合理管理开花期:在多肉植物开花期间,注意观察植物的生长状态,及时调整养分供应和水分管理,帮助植物恢复生长。
- 预防病虫害:定期检查多肉植物,发现病虫害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病虫害对植物造成严重损害。
- 选择合适的品种:不同品种的多肉植物对环境条件和生长要求有所不同,选择适合自己养护条件的品种,有助于减少开花后死亡的风险。
总之,多肉植物在开花后出现死亡的情况是由多种原因共同作用导致的。要保证多肉植物能够健康地度过开花期,我们需要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合理管理开花期,预防病虫害的侵袭,并选择合适的品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欣赏到多肉植物美丽的花朵同时保持植物的健康生长。
三、刚入秋温差大可种多肉吗?
可以。
秋季养多肉的好处是,即使在你浇水浇多了的情况下,也不会发生黑腐,温度下降了,对多肉的生长很有帮助,在一个昼夜温差较大的环境下,养出来的多肉状态更好,根系也更为发达,温度降低,多肉的根也会迅速生长,根长得越旺盛,多肉吸收的养分水分以及越多,叶子也就越饱满。
四、多肉的大量育苗方法?
1、准备土壤
多肉对土壤的要求较高,在育苗时要使用通透性强、排水条件良好的土壤,可以将园土、泥沙土以及有机肥按照1:1:1的比例进行混合,或者直接购买多肉专用土。
2、温度控制
多肉不耐寒,也不适宜在高温环境中生长,在育苗期间需要将温度控制在15-25摄氏度之间,若是高于30摄氏度,多肉会停止生长,如果温度低于10摄氏度,多肉会发黑腐烂。
3、育苗方法
多肉育苗时,要准备一个透气性较强的花盆,装入准备好的泥土,然后把苗株放入,并用泥土将根系覆盖住,最后把多肉移到光照条件良好、通风性强的环境中。
4、适量浇水
多肉的耐涝性差,在养殖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浇水量,根据土壤的干湿程度浇水,土壤干枯发白后要浇一次透水,使根系吸收水分,并且最好用雨水或者纯净水给多肉浇灌。
五、多肉招财猫入秋怎样服盆?
秋天的温度和湿度适宜植株恢复健康,在秋天给招财猫多肉换盆时,需要准备疏松透气且排水性较为良好的沙质土壤,也需要为多肉提供底部具有较多排水孔且空间较大的花盆,还需要在花盆底部铺上一层碎石。
在给多肉招财猫换盆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修剪,可以使用一把消过毒的锋利剪刀将多肉腐烂干枯的根系剪掉,使其健康生长,也需要使用高锰酸钾水溶液涂抹在多肉根部的断口上,避免植株被病害感染而伤口腐烂,维持其正常生长。
六、秋天蜜蜂大量死亡
秋天蜜蜂大量死亡:生态环境与农药的博弈
近年来,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秋天蜜蜂大量死亡。这对于我们的生态系统和农作物生产都产生着重大影响。蜜蜂是重要的传粉昆虫,其对于农作物的授粉至关重要,因此关于蜜蜂大批死亡的原因和解决方案需要得到我们的重视。
生态环境退化的影响
秋天是蜜蜂采集花蜜与花粉的重要季节,然而,过去几十年来,生态环境出现了显著的退化,这对蜜蜂的生存和繁衍带来了巨大挑战。
首先,栖息地丧失是秋天蜜蜂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城市化的快速扩张导致了大量的土地被建筑和道路所占用,蜜蜂失去了一部分重要的生存空间。另外,农业的大规模发展使得农田越来越接近工业区,农药的使用频率也大大增加,给蜜蜂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威胁。
其次,气候变化对于秋天蜜蜂的生存产生了深远影响。全球变暖导致了许多地区的气温升高,降雨模式发生变化,花期也变得不稳定。这使得蜜蜂很难适应变化的环境,其采食能力和寿命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农药与蜜蜂大量死亡的关系
除了生态环境,农药也被认为是导致秋天蜜蜂大量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农药广泛用于农田中,以杀虫和杀菌为目的,然而,过量使用和不合理使用农药可能对蜜蜂产生严重危害。
首先,农药对于蜜蜂的直接毒性是不可忽视的。蜜蜂在采集花蜜和花粉的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到受农药污染的花朵。这些农药会残留在花蜜和花粉中,蜜蜂摄入后可能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另外,农药还可能对蜜蜂的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产生长期的影响,削弱其生存能力。
其次,农药还可能对蜜蜂的生活习性造成干扰。农药对于蜜蜂的导航和记忆能力产生不利影响,使其难以找到回巢的路线,甚至迷失在附近的环境中。这可能导致整个蜜蜂群体的减少和瓦解。
寻找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秋天蜜蜂大量死亡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
首先,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保护秋天蜜蜂的重要一环。保护蜜蜂的栖息地,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农田和工业区的交叉,可以为蜜蜂提供更为安全和适宜的生存环境。
其次,农业生产中的农药使用应该更加谨慎和科学。农药的选择应该基于详细的研究和评估,避免使用对蜜蜂具有直接毒性的农药。此外,农药的使用时间和使用量也需要科学控制,以减少对蜜蜂的负面影响。
同时,加强科学研究和监测也是保护蜜蜂的关键。我们需要深入研究蜜蜂与农药之间的关系,评估不同农药对蜜蜂的毒性,探索更安全和环保的农药替代品。此外,建立蜜蜂健康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异常现象并采取应对措施。
结语
秋天蜜蜂大量死亡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其涉及生态环境退化、气候变化和农药滥用等多个因素。只有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利用农药和加强科学研究,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秋天蜜蜂这些宝贵的传粉昆虫。
七、对虾急性大量死亡
在水产养殖业中,对虾的急性大量死亡一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这不仅对农民造成了损失,还给整个产业链带来了不良影响。对虾急性大量死亡的产生原因有很多,包括水质问题、疾病传播以及饲料不适等。
首先,水质问题是造成对虾急性大量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无论是池塘还是养殖池,水质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对虾的生长和存活。一旦水质过于恶劣,对虾的免疫力会受到削弱,从而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袭。为了预防对虾急性大量死亡,农民们应该定期监测水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水质,如增加曝气设备、添加水质调节剂等。
其次,对虾的急性大量死亡还与疾病传播密切相关。对虾在养殖过程中容易感染各种病菌,如白斑病、细菌性溶血性病等。如果病菌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引发对虾的大规模死亡。因此,对虾养殖户应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发现病害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用药物治疗、加强养殖设施的清洁和消毒等。
此外,饲料不适也是导致对虾急性大量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不适宜的饲料会引起对虾的消化不良,导致营养吸收不足和免疫力下降。因此,对虾养殖户应该选择适合对虾生长发育的饲料,并按照科学的喂养方法进行合理投喂。
对虾急性大量死亡的预防措施
为了降低对虾急性大量死亡的发生率,养殖户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 确保养殖环境的卫生和水质的良好。定期清理养殖池,消除杂草和废弃物,提高水质质量。
- 加强对虾的疫情监测和管理。定期检查对虾的身体状况,如有异常表现及时采取措施。
- 合理选用饲料。根据对虾的生长阶段和需求,选择适宜的饲料,并进行适量投喂。
- 定期检测水质。监测水质中的氨氮、溶解氧等指标,及时调整水质。
- 加强养殖技术的培训。对养殖户进行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其对对虾养殖的认识和技能。
综上所述,对虾急性大量死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是通过加强管理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可以有效降低其发生率的。只有养殖户们共同努力,才能保障对虾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八、多肉植物土壤哪里大量卖?
你好,多肉 植物的发展可以在花茂市场那边买,或者到农田里挖一些土。都是可以的。
九、家养蜜蜂为何大量死亡?
在气温回升过程中,由于受冷空气影响,气温出现大幅度降温,降温幅度达5℃~10℃,气温降到5℃甚至0℃以下,即称“倒春寒”。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蜜蜂的发育、繁殖和生活,对蜜蜂病敌害的发生与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笼蜂饲养管理
笼蜂饲养管理包括:笼蜂的饲养方式,生产和饲养笼蜂的条件,蜂笼的构造,饲料的配制,笼蜂蜂王的培养,笼蜂的生产,装笼工作,笼蜂的运输,笼蜂饲养技术。
笼蜂是只有蜜蜂和蜂王,不带巢脾和蜂箱,装在纱笼中出售(或运输)的蜂群。欧美养蜂发达国家的蜜蜂繁殖场出售的笼蜂是按蜜蜂的重量(磅)计算的,所以过去称为磅蜂。蜜蜂繁殖场和养王场大多设在南方有春季蜜源的地方,主要在3~5月份出售给北方饲养。
在北方饲养笼蜂,大多采取饲养1个养蜂季节(半年左右),到秋季采完蜜以后将蜂群杀死。这样既节约了蜂群越冬的饲料蜜,提高了蜂群的单产,又省去了半年的人工管理。我国南方春季有油菜、紫云英、蚕豆等丰富的蜜粉源,气候温暖,有利于蜂群的繁殖,是理想的生产笼蜂的地方。北方群越冬时间长,饲料消耗多,蜜蜂越冬死亡率高,但是,夏季主要蜜源植物丰富,如饲养笼蜂,有利于夺取蜂产品的高产。
(一) 笼蜂的饲养方式编辑本段饲养笼蜂的方式有以下数种:
1.供北方养蜂场生产饲养
北方的养蜂场春季从南方购买笼蜂,过入蜂箱饲养,生产蜂蜜、蜂王浆、蜂花粉等产品,秋季无蜜源时将蜂群杀死,还可以取得蜜蜂虫蛹。将蜂箱、巢脾、养蜂用具清理消毒以后,妥善保存备用。这种饲养方法可以节约蜂群越冬饲料蜜20千克左右,提高了蜂蜜的产量,还省去了半年管理蜂群的工作。
2.用笼蜂加强弱群和无王群
北方越冬的部分蜂群,由于饲料不佳、管理不善等种种原因,越冬以后,群势削弱到难以独立生存,或者丧失了蜂王,可以将笼蜂与它们合并,使它们在大流蜜期到来时能够投入生产。
3.推广良种
出售笼蜂的蜂场必须保证质量,必须是蜂蜜、蜂王浆高产的蜂种,以青年蜂为主,蜜蜂健康无病虫害。南方的种蜂场将蜂蜜、蜂王浆高产良种或者将选育的抗病虫蜂种以笼蜂的形式推广。
4.辅助强群长途运输
在炎热季节,3~7日的长途运输,蜂群容易受闷死亡。如果采取开巢门运蜂的办法,会有部分蜜蜂飞失,使蜂群削弱,同时影响车站作业的安全。在起运蜂群以前,可以从强群分一部分蜜蜂,放人1个王台,装笼运输,到达目的地以后,除去处女王再与原群合并。这样既可以保证蜂群长途运输的安全,又能防止蜜蜂飞出。
5.为农作物授粉
利用笼蜂给植物授粉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
6.南北合作
南方和北方的养蜂场互助合作或者联营从事笼蜂饲养是理想的办法。这样可以减少蜂群在北方越冬、在南方越夏的损失和蜂蜜的消耗,并且节约非生产期的人工开支。
(二)生产和饲养笼蜂的条件编辑本段生产笼蜂的蜂场除去在蜜源植物丰富的地方建立场址以外,需掌握蜜蜂良种繁育技术,不断选育高产、抗病的蜂种;掌握人工育王技术,及时培育出大量的优质蜂王;掌握蜂群的快速繁殖技术,使蜂群尽早、尽快地发展壮大,以便提早供、多供应笼蜂。
饲养笼蜂的地方,同样需要具有1个以上的主要蜜源植物和丰富的辅助蜜粉源。由于笼蜂是不带蜂箱和巢脾的蜂群,所以必须预先准备好蜂箱、巢脾、巢础框和饲料(糖、蜂蜜和花粉或者花粉代用品)。购入笼蜂以前,要掌握笼蜂的运输、过箱和饲养技术。
(三) 蜂笼的构造编辑本段装运蜜蜂的蜂笼,通常是用木板钉成长方形四框,两面钉上铅丝纱制成的。长度不超过440毫米,高度不超过240毫米,可以放人标准蜂箱内,便利于过箱操作。蜂笼的上下和左 右四面是用10~12毫米厚木板钉成的,顶板正中开一个直径100毫米左右的圆洞,以供放饲料罐或者饲料罩,同时也是装进蜜蜂的入口。如果采用蜂蜜等液体饲料,就在此处安装饲料罐;采用炼糖等固体饲料时,在此处安装饲料罩。饲料罩是用8~10目铅丝纱制作,直径95毫米,高100~130毫米,罩口有15~20毫米的外沿。
蜂笼的大小根据装蜂多少而定。装1.5千克蜜蜂的蜂笼,外围尺寸为长440毫米、高240毫米、宽160毫米。每增加或者减少0.5千克蜜蜂,蜂笼的长度和高度不变,宽度增加或者 减少20毫米。然后在四框的前后两面钉上铅丝纱,铅丝纱要卷边,用鞋钉钉严密,不能让蜜蜂钻出。在顶板的圆洞一侧锯一条长10毫米的锯缝,旁边钉一小钉。在这里用铅丝吊着固定邮寄蜂王笼。
圆筒蜂笼是用瓦楞纸或者纤维板制造的,长350~400毫米,大头口径200毫米,小头口径180毫米。筒内安一个Z字形铅丝纱网,在其中部捆扎饲料罐和蜂王笼,让蜜蜂攀附在铅丝纱上。蜂筒两头安装铅丝纱网和由数根25毫米宽的通风鳍片组成的塑料筒塞,以防止蜜蜂飞出和防止通风不畅。
(四)饲料的配制编辑本段空运笼蜂使用固体饲料,铁路或卡车运输使用液体饲料。
1.炼糖
笼蜂运输期间的饲料与邮寄蜂王使用的炼糖相同。配制的炼糖软硬度和含水量要适宜,以在15℃时不干不硬,在37℃时不流动为宜。用优质的白砂糖和蜂蜜配制。普通粉状白糖含有微量的矾,红色原糖含杂质多,均不宜做炼糖,更不能用有铁锈或者含病菌的蜂蜜配制炼糖。
(1)加热法
优质白砂糖2份加水1份,加热,搅拌,使糖完全溶化,双层纱布过滤。蜂蜜l份加热到60℃,过滤。将清 洁的糖汁加热到112℃,对入蜂蜜混合均匀,继续加热并且不停地搅拌,直到118℃时撤火,放温到70℃左右,继续搅拌到成为乳白色的糖团为止。调制好的炼糖装入容器,密封,放于凉爽、干燥处储藏。
(2)研磨法
将优质白砂糖研磨成细粉,经80~100目细筛筛过,粗粉再研磨、过筛,直到全部成为细粉。先取70%的糖粉,放在案板或者厚玻璃板上,加入25%的蜂蜜(蜂蜜经过加热、过滤),然后来回进行揉搓,如同和面一样,揉时逐渐加入剩余的糖粉,直到揉成白色的糖团,不软不硬,不粘手,放置不变形为止。糖粉和蜂蜜的比例约为4比1。
1.5千克的笼蜂在运输期间平均每天约消耗固体饲料100克,通常每笼加入炼糖500克。如果个别蜂群在运输途中吃完了饲料,可以随时添加。
可以采用转化糖代替蜂蜜调制炼糖。转化糖的制法是:1千克白砂糖加800毫升水,加酒石酸3克,煮沸30~45分钟。
2.液体饲料
利用火车、卡车、轮船运输笼蜂,使用液体饲料效果好。将蜂蜜装入玻璃瓶或者马口铁听内,盖上钻2~3个小孔,盖朝下倒放于蜂笼顶板的圆洞里,固定好。空运笼蜂时不能使用液体饲料,因为飞机飞行时气压变化大,容易使瓶内的蜂蜜流出。
(五)笼蜂蜂王的培养编辑本段笼蜂使用的蜂王,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预先按需要数量作好计划,按计划培养,以便能够及时地满足供应。 保证蜂王是人工培育的当年的或者日龄不超过6个月的产卵王,符合种性要求,蜂王产卵力强,其后代蜜蜂采集力强,分蜂性弱,有较强的抗逆性和抗病力。为了在3月份能够提早供应笼蜂,需提前1个月培育蜂王,提前1个半月培养雄蜂。这时由于气温低、蜜源少、蜂群还没有进入发展强盛时期,人工育王有困难,需要在头一年秋季培养一批蜂王,储存起来,在供应第一批笼蜂时应用。4月份及以后供应的笼蜂,使用当年培育的蜂王。培育蜂王的数量,按提供笼蜂的多少有计划地进行安排。培育蜂王时,移虫的数量要比需要蜂王的数量多1倍左右,因为移虫的接受率为80%~90%,处女王交尾成功率在50%~80%, 蜂王产卵以后还要淘汰一部分。
(六)笼蜂的生产编辑本段生产笼蜂的工作应在前一年的秋季开始,除去培养一批蜂王以外,还要彻底治螨,培育健康的越冬蜂,作到强群越冬。在南方冬季气温比较高、有蜜粉源的地方,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才能促进和加速蜂群的发展。
根据当地的气候蜂群和蜜源条件提出适宜的早春蜂群快速繁殖法,可使蜂群尽快发展强壮。现有一种方法,其具体做法是:
在12月底或者1月初检查蜂群,了解并详细记录蜂群的情况,将3框蜂以上的蜂群列为大群,3框蜂以下的列为小群。小群组成双王群,采取双群同箱的管理方法,可以两群群势相当,也可以一强一弱。提出巢内空脾使蜜蜂密集,即第一次“密”,3~4框蜂的单王群留2个脾,放于箱内中央,两侧加隔板和保温物(保温框或者草卷),盖布上加盖20张草纸,既保温又吸潮。蜂箱巢门留10~15毫米宽,面朝南或者西南,背靠墙;各蜂箱之间间隔10~15厘米;箱底垫10厘米厚干草,箱背后和各箱之间空隙填上千草;箱上盖上草帘和塑料薄膜。晴天翻晒保温物。双王群的中间闸板要十分严密,两群的蜜蜂不能在箱内互通;闸板两侧的两个群各留2个脾,巢脾紧靠闸板和外侧隔板,使蜜蜂集中在两脾之间的一条蜂路内,箱内外保温与上述相同。紧脾当天傍晚开始喂蜂,在3日内喂足,使每个脾上有500克以上的饲料储备。在糖浆中加磺胺类药物(每框蜂0.2片)或者抗生素(每框蜂5000单位)。以后每日进行奖励饲喂牛乳糖浆。500克白砂糖和250克水加热溶解,再加250克牛(羊)奶和1克食盐,放温后喂。奖励饲喂不间断,开始时小群每次喂50克牛乳糖浆,以后逐日增加10%。寒潮期可在早晚各喂1次。
8~10天以后,巢内有整框子脾时开始加脾。第一次加空脾时加在蜂巢中央。4~5天后第二次加脾,加在最外侧巢脾的里面,即边2位置,以后再加脾时同样加在边2位置。同时将新封盖子脾调到外侧,把老封盖子脾调到中间,新蜂出房后蜂王能在其中产卵。经过几次加脾以后,每脾上的蜜蜂减少到七成蜂左右,但是子脾数量增加了,这是第一次“稀”。当蜂群发展到占用8~9个脾时,暂缓加脾,这时采用割开子脾上的蜜房封盖和调动巢脾的办法扩大蜂王产卵面积。由于蜜蜂大量出房,蜜蜂数量增加,逐步达到蜂脾相称(平均每个巢脾有 2000只蜜蜂),或者蜂多于脾(每脾有2000只以上蜜蜂),达到第二次“密”。当群势发展到9框蜂以上时,加上继箱,调到继箱1个蜜脾和2个子脾,并补加2个空脾,巢箱也补加2个空脾。经过这样处理,巢脾上的蜜蜂又稀了,即第二次“稀”。但是巢内有6~8个子脾,新蜂陆续出房,青幼年蜂多,哺育力强,同时气温已经升高,蜜粉源增多,可以进一步促进蜂王产卵,可为笼蜂培育提供大量的蜜蜂。
(七)装笼工作编辑本段根据交蜂日期,事先准备好用具、饲料,按步骤将蜜蜂装入蜂笼。
1.用 具
使用的用具有蜂笼、蜂王邮寄笼、饲料罩或者饲料罐、台秤、漏斗、铁钉、 铁纱、钉锤、钳子等。 抖蜂漏斗,上口直径30厘米,下口直径10厘米、上段长55厘米为圆筒形,下段长35厘米呈漏斗状。用镀锌铁皮制作,也可以用塑料薄膜制作。大量装笼时,在一空继箱下钉上一块隔王板,箱下连接一个上口与继箱同样大的漏斗,既可提高抖蜂效率,又可避免将蜂王和雄蜂装入蜂笼。
2.装笼时间
在流蜜期装笼,要在蜜蜂大量出巢采集以前进行,以免蜜蜂到达目的地以后失重太多。在蜜源缺乏时,容易发生盗蜂,装笼工作困难,装笼时间需安排在清晨或者黄昏蜜蜂很少飞翔时进行。一旦发生盗蜂,立刻停止,等蜜蜂安静后再继续。
3.装蜂王
打开蜂王邮寄笼上的铁纱,在饲料室内装上炼糖,上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防止炼糖干燥或者潮解,再将铁纱固定好。将蜂王和7~10只蜜蜂从蜂王笼侧面的圆孔装入,用软木塞或者蜂蜡把出入孔塞住,称出重量。用铅丝将蜂王笼从蜂笼的圆孔放人笼内,铅丝卡在锯缝里固定在顶板上,使饲料室位于下方。
4.抖蜂装笼
将蜂笼放在台秤上,抖蜂,漏斗插在蜂笼上。打开蜂箱,找到有蜂王的巢脾放在一边;提出其他青幼年蜂多的巢脾,将蜜蜂抖入漏斗,再将巢脾放回原箱。依次提脾抖蜂,直到笼内蜜蜂重量少许超过要求,立刻抽出漏斗,盖好圆洞。纱盖、隔板和边脾上附着的蜜蜂大多是日龄较大的,不要将它们抖入笼内。更不要把蜜蜂抖入塑料带内过秤以后再装入蜂笼,因为蜜蜂在塑料带内聚集在一起,气温高时只要几分钟就会伤热而脱水,伤亡很大。在无蜜源时,不要将几群蜜蜂混合装入一笼,以免互相咬杀。
5.加饲料
将预定数量的笼蜂装好以后,把附着在蜂笼外面的蜜蜂扫干净,搬离蜂场,将饲料罩装在圆洞内,罩口上沿每隔3~4厘米钉一图钉或者鞋钉把它固定住。再将一定重量的炼糖或者液体饲料罐放入饲料罩内,然后用薄木板钉在顶板上把上口封住。将饲料重量记录在登记卡上。把封装好的笼蜂放在树荫下或者凉爽通风的室内,使蜜蜂保持安静。
(八)笼蜂的运输编辑本段可用卡车、火车或者飞机运输笼蜂。注意做好蜂笼的固定和途中管理。
1.固定蜂笼
为了使笼蜂通风、散热和便于搬运,将每3~4笼用4根木条或者竹板钉连在一起,各笼的纱窗与纱窗相对,间距70~80毫米,木条钉在蜂笼侧壁的上下两端,一面两根。木条或者竹板的长度根据蜂笼的数量和宽度而定,两头还要长出30毫米。
2.途中管理
卡车或火车运输,途中时间较长,必须有人押运,照看笼蜂和联系有关事项。飞机运输时间短,两边电报联系,有人接送就可以。装运或者途中停留时,将蜂笼叠放整齐,对齐空隙,使蜂笼保持空气畅通;并且用绳子捆扎固定,防止互相碰撞。用喷气式飞机运输,将笼蜂装在前舱,螺旋桨飞机则装在后舱,以减少震动。火车要装在棚车内通风良好的门窗附近。 押运人员应随身带面网、钉子、锤子、钳子和炼糖饲料,沿途指导笼蜂的装卸和安放等工作。不能将笼蜂倒放,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运输途中,每天喂水2~3次,察看饲料消耗情况,及时给予补充。
(九)笼蜂的饲养技术编辑本段饲养笼蜂要预先做好计划,与笼蜂生产场签订购销合同,订购所需数量的笼蜂,约定交蜂日期。笼蜂群过入蜂箱饲养,大约经过1个月才能恢复到原有的蜂数,经过2个月才能发展强壮。需根据当地的气候和蜜源情况确定交蜂日期。笼蜂能够在当地最早的蜜粉源植物开花时或者开花以前半个月运到最理想。
(1)中蜂标准箱
中蜂标准箱是专为科学饲养中蜂设计的蜂箱。它使用高135毫米的浅继箱,继箱外围长420毫米,高125毫米。
(2)简便转运蜂箱
浙江农业大学设计的转运蜂箱,特别适合转地饲养,结构基本上和10框标准蜂箱相同。特殊结构是:
①前后箱壁内侧承框槽60~100毫米处,装设巢脾快速固定器;
②两侧壁下部的箱板,向前伸出箱前壁55毫米,高10毫米的一段,既可安装巢门翻板,其上钉上盖板,关上巢门,翻板时,又可作为蜜蜂的栖息走廊;
③箱底距前缘120~220毫米处开一底气窗,有滑板,可开闭;
蜂箱的巢门档
在巢箱与箱底之间设有巢门,供饲养时蜜蜂出入。在不同季节蜜蜂出入口的大小不同,这就需要用巢门档来更好地调节巢门的大小。对活动箱底的蜂箱,一般用方条木巢门档,其长为380毫米,宽与高都是22毫米。在方条木的不同方向上,开有两个大小不同的缺口,大缺口宽165毫米、高9毫米,小缺口宽50毫米、高8毫米,这样可组成蜜蜂三种不同的出人口。盛花期需要大的出入口,可将整个巢门口成为出入口;在准盛花期酌情选择巢门档上的一大一小两个缺口其中之一做为蜜蜂的出入口。对固定箱底,巢门档一般用复式巢门档,即长380毫米,厚10毫米,高30毫米的长方形木条。木条放在巢门踏板上,高度部分盖住巢门的。木条上开有两个大小不同的凹槽,凹槽高9毫米,宽度是60毫米和40毫米,使凹槽对着巢门踏板,凹槽之内各嵌人大小与凹槽一样的小板条,小板条用钉子穿在木条的凹槽内,使小板条能活动自如。其巢门口大小的调节,一是调节整个巢门档与巢门踏板的距离;二是固定好巢门档,仅调节两活动板条的高度来控制开口大小。
隔板与隔离板
用于隔离蜜蜂的为隔板,它可切断蜂路。当在蜂箱中需要饲养两群或两群以上的独立蜂群时,就要求在一个蜂箱内分割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空间,这时就应用隔离板,使其插入蜂箱中,作为“墙壁”。将空间隔开,切断前、后、上、下的蜂路,使各群的蜜蜂不能来往。
十、鹦鹉鱼突然大量死亡?
白斑,我的鹦鹉也经历过。希望你能及时看到我当时的措施。
1、升温至30,增氧泵不要停,停止喂食。
2、加粗盐,加新诺明。(也有朋友用青霉素治疗过,据说效果不错,但我没试过,不知道怎样操作。)3、发白这只不用单独养,因为其余的鱼已感染,只是体质不同。不要换水,只把自然蒸发掉的水补充进去,加的水温比缸里要稍高。4、及时到买鱼处咨询,不要耽搁。我的鹦鹉因为白斑,也被自然淘汰过,因为没有治疗经验。希望喜欢鹦鹉鱼的朋友以后可以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