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克隆的技术基础是什么?

[field:writer/] 长久鲜花 2025-04-03 06:18 0 0条评论

一、动物克隆的技术基础是什么?

克隆的基本过程是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来 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利用微电流刺激等使两者融合为一体,然后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繁殖自发育成胚胎,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后(罗斯林研究所克隆羊采用的时间约为 6天)再被植入动物子宫中使动物怀孕使可产下与提供细胞 者基因相同的动物。这一过程中如果对供体细胞进行基因改造,2113那么无性繁殖的动物后代基因就会发生相同的变化。培育成功三代克隆鼠的“火奴鲁鲁技术”与克隆多利羊技术的主要5261区别在于克隆过程中的遗传物质不经过培养液的培养,而是直接用物理方法注入卵细胞。这一4102过程中采用化学刺激法代替电刺激法来重新对卵细胞进行控制。1998年7月 5日,日本石川县畜产综合中心与近畿大学畜产学研究室的科学家宣布,他们利用成年动物体细胞克隆的两头1653牛犊诞生。这两头克隆牛的诞生表明克隆成年动物的技术是可重复的。

二、织布机是谁发明的?

织布机是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纺织家黄道婆发明的。

黄道婆由于推广纺织技术以及纺织工具,而受到百姓的敬仰,清代时被尊为布业的始祖。元贞年间, 她将在崖州(今海南岛)生活三十余年所学到的纺织技术进行改革,制成了一整套扦、 弹、纺、织工具(如搅 车、椎弓、三锭脚踏纺车等),极大地提高了当时的纺纱效率。

在织造方面,她用错纱、配色、综线、花工艺技术,织制出有名的乌泥泾被,推动了松江一带棉纺织技术和棉纺织业的发展,使松江在当时一度成为全国棉纺织业的中心,对当时植棉和纺织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扩展资料

我国是纺织业的发祥地,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西汉古墓出土的200多件织工考究、色彩斑斓的丝麻织品,说明在2000多年前人们就掌握了相当先进的纺织技术。宋朝时纺织业在内地逐渐发达起来,海南岛在11世纪(北宋中期)为满足人们日用之需,已经开始大面积地植棉。

而海南岛一带生产的棉织物,品种繁多,织工精细,质量、色彩均居全国之首。黄道婆就是在这样一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来到海南岛的。她与黎族人民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共同的劳动生活与交往中,努力学习和掌握当地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黎族同胞的细心传授,黄道婆自己虚心刻苦的学习,使她了解并熟悉了各道棉和织布工序。在实践中黄道婆还融合吸收了家乡织布技术的长处,逐渐成为有着精湛技术的纺织能手。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织布机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黄道婆

三、老粗布床单和普通床单区别?

区别:

1. 老粗布所选用的纱线通常都是21支纱的纯棉纱线,而通常棉布通常纱线号都对比高,也就是说对比细。且通常床布是由2股纯棉21支纱手艺织成,加厚的粗布(又名凉席,或者四季毯)是由5股21支纱织成。

2. 老粗布是梭织布,棉布是针织布,做出来的制品,老粗布要比通常的棉布要厚实,纹路也更清晰,透气叹汗功能非常好,并且还能起到必定的按摩保健作用。

3. 分量上老粗布要比通常的棉布要厚要重,所以更耐用,更不简略搓起!通常一床2*2.2尺度的粗布床布重约1公斤摆布,相同尺度的通常棉布床布分量约为0.6公斤摆布,而同种尺度的加厚老粗布凉席重约2.5公斤摆布。

4. 粗布通常分为提花粗布、平布粗布两种。

提花粗布颜色丰富,绚丽多彩,漂亮美观,比平布粗布厚,但技术杂乱,出产功率低,本钱大,报价相对较高;平布粗布颜色大方,简略朴素,技术相对较简略,本钱低,报价较低。

扩展资料

老粗布,又名老土布,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世代延用的一种手工织布工艺。

它质地柔软,手感极佳,透气性好,无静电反应,持久耐用。色彩艳丽但不张扬,是居家和服装的首选面料,具有收藏和使用双重价值!冬暖夏凉透气性好,不易搓起、不卷边、抗静电,又因其线粗纹深,整个布面形成无数个按摩点,对人体皮肤起到意想不到的按摩作用。

具有良好的保健和美肤作用,尤其适合老人和孩子!由于老粗布采用纯棉纱为原料,全部工艺采用纯手工制作,产品为绿色环保产品。非常适合喜欢田园风格,爱好自然,寻求返璞归真的人士。

工艺

古老的老粗布织造工艺极为复杂,从采棉到上机织布经轧花、弹花、纺线、打线、浆染、沌线、落线、经线、刷线、作综、闯杼、掏综、吊机子、栓布、织布、了机等大小72道工序。

而今是极具现代化的时代,所有纱线都是机器纺的,手工纺纱早已成为历史,那些纺车也已成为古董,就是黄河故道的手纺纱,也是机器纺的,只是一股捻度大,一股捻度小,合股后就出现手纺的效果。扦机和整经有人工的,也有机器的,完全手织的老粗布也有,只能是作为特别馈赠礼物或高端消费。

老粗布图案是从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基本色幻化出的几百种色线交织出无穷无尽的几何图形,绚丽多彩的图案,千变万化,巧夺天工,风格有粗朴豪放的,也有精致时尚的,每道工序、每件产品都包含着繁复的劳动,是现代手工业的佼佼者。

参考资料;老粗布-搜狗百科

四、黄道婆的资料有哪些

黄道婆(1245—1330年)元代棉纺织家。又名黄婆,黄母。松江府乌泥泾镇(今上海市华泾镇)人。

生年无纪录,一说是1245年,由於家庭贫苦,十多岁时被卖为童养媳,婚后不堪家庭虐待,随黄浦江海船逃到海南岛崖州。在崖州随黎族人学习纺织。约1295年,回到松江乌泥泾,从事纺织,教当地妇女棉纺织技术,并且制成一套扦、弹、纺、织工具(如搅车、椎弓、三锭脚踏纺车等),提高了纺纱效率。在织造方面,她用错纱、配色、综线、花工艺技术,织制出有名的乌泥泾被,从此,松江的纺织业发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