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对植物的生长具有什么作用?
一、酸雨对植物的生长具有什么作用?
酸雨是大气受污染的一种现象,通常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如雾、露、霜等)统称为酸雨。酸雨可导致水体、土壤酸化,对植物、建筑物造成腐蚀性危害。那么,酸雨对植物的影响有多大呢?于是,我们做了一个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实验分为两组。第一组是探究酸雨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准备绿豆200粒,将其分成两组各100粒,分别放入培养皿中,其中一组贴上标签1,另一组贴上标签2。将这两组分别放在培养皿里,下面铺上湿吸水纸,上面盖上湿纱布,放在阴凉通风处。每天将标号为1的一组浇清水;将标号为2的一组每天浇pH为4的酸性液体,每天在相同时间观察。 从1分析得出,酸雨抑制种子萌发,导致农作物严重减产,造成经济损失。 第二组是探究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准备长势程度、品种都相同的芙蓉花和葵花花各两盆,也是一盆葵花花和芙蓉花在壁上贴上标签1,另一组贴上标签2,每天向标号为1的两盆植物喷洒清水,向标号为2的两盆植物中浇pH为4的酸性液体,将这四盆植物放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的地方,每天在相同的时间观察。 连续观察5天,分析2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在第二组实验中,被酸性液体浇过的植物生长缓慢,很快就死亡了,而被清水浇的却长得非常正常。由于酸雨对河湖、植物、土壤等均有影响,破坏了自然生态,势必危及野生动物的生存,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酸雨直接危害的首先是植物,植物对酸雨反应最敏感的器官是叶片,叶片受损后光合作用降低,抗病虫害能力减弱,林木生长缓慢或死亡,农作物减产。 通过对表中实验数据的分析,酸雨会严重影响农业的发展,它使种子发芽率降低,影响植株生长,导致粮食减产。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二、初二月季花扦插实验报告单
1、扦插时用消过毒的刀把枝条下部剪个斜口,长度控制在12CM左右,然后把周围的皮拨掉一部分,这样下部生根的地方区域会多一些:
2、用生根水泡两个小时,将枝的顶部剪平,用湿塘泥把顶部封住,减少水分的损失;;
3、用育苗盆配上培养专用土或消过毒的河沙(不能用海沙),培养土最好用百菌清(500倍)喷透;
4、扦插时插入2/5深,枝条上不要用太多的芽,不要超过三个,最好不要留叶片,否则水分散失太快,不利于生根;
5、扦插时先用一个与枝差不多粗的木棍先插一个孔,然后再把扦插枝放进去,压实,浇透水;
6、放在半蔗阴的地方,有温室的地方更好,也可以自制(用装水果的箱子,把扦插好的盆放进去,上面用保鲜纸蒙上),不能放太阳下晒;
7、每天观察,只要见盆差不多干了就要用喷淋器喷水,早、中、晚各一次,有条件的就用翠钧的B1号肥(1000倍),一定要保持箱子内的湿度,如果气温过高时就要增加喷水次数,每隔5天喷一次百菌清(1000倍)消毒。商业种植大棚扦插就是用自动喷淋器两小时喷一次;
8、大约两周以后,芽一定会长出来,这时要增加一些光照时间,但还是要注意保湿;
9、30天以后,根基本就能长出来,但根比较嫩,移植到大盆,一定要小心,而后注意不要施肥,控制浇水;
10、经过我的多次实验,用以上的法子,成活率应该在90%以上。
三、科学实验报告
厨房调料的溶解情况
实验目标:了解各种食用调料在水中的溶解程度
实验器材:食盐,面碱,白糖,鸡精,花椒,大料,六个相同的杯子,天平, 筷子一根
实验过程:在六个杯子中倒入等量体积的水,用天平称出所需试剂个20克,分别 放出成有水的杯子中,用筷子均匀搅拌
实验现象:放入食盐,面碱,白糖的杯子无明显变化,且杯底无固体沉淀;放入 鸡精的杯子颜色呈微黄,也无固体沉淀;放入花椒的杯子中,花椒不 溶解且浮在水上,放入大料的杯子中,大料不溶解且沉在水底
实验结果:粉末状固体大多数溶解水中,块状固体大多数不溶于水
不知道可不可以
是自己写的,我初中的时候写的实验报告总是很棒的
但是这个好像既不是物理也不是化学..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四、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报告结论及反思
先计算需要氯化钠的质量:50g*5%=2.5g 需要水47.5g,水的密度为1g/ml,所以需要水的体积47.5ml
在天平上称取出2.5g 氯化钠,加入烧杯中,用量筒量取47.5ml水,加入烧杯,用玻璃棒搅拌溶解。
五、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报告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
一 实验目的
让植物组织经过脱分化作用,形成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作用,愈伤组织又能重新分化为有结构的组织和器官,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
二 实验原理
植物组织培养是把植物的器官,组织以至单个细胞,应用无菌操作使其在人工条件下,能够继续生长,甚至分化发育成一完整植株的过程。植物的组织在培养条件下,原来已经分化停止生长的细胞,又能重新分裂,形成没有组织结构的细胞团,即愈伤组织。这一过程称为“脱分化作用”,已经“脱分化”的愈伤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又能重新分化形成输导系统以及根和芽等组织和器官,这一过程称“再分化作用”。植物激素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吲哚乙酸( IAA )和 6 –苄基氨基腺嘌呤( 6 – BA )的比例,决定了根和芽的分化。
三 实验器材
(一)试剂
乙醇、IAA 或 2 , 4 – D 、HgCl 2 (或次氯酸钠)、6- 苄基氨基腺嘌呤( 6-BA )
MS 培养基
(二)仪器设备
培养室,高压灭菌锅,水浴锅,解剖刀,三角烧瓶( 100mL ),烧杯,量筒,培养皿,超净工作台,分析天平,长镊子,剪刀,橡皮筋等
三 实验步骤
1. 配制培养基
( 1 )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 MS 培养基(蔗糖含量为 10 g/L , 2,4 – D 含量为 2 mg/L ,琼脂 10 g/L )。
( 2 )试验培养基:在 MS 培养基中按表 33 – 1 加入 IAA 和 6–BA 。
吲哚乙酸先用少量 0.1 mol/L NaOH 溶解, 6- 苄基氨基腺嘌呤先用少量 0.1 mol/L HCl 溶解,然后用蒸馏水稀释,再加入培养基中。
2. 培养基灭菌
将配好的培养基加入琼脂加热溶解,调至 pH 5.8 ,趁热分装于 100 mL 三角烧瓶中,每瓶约 20 mL 。待培养基冷却凝固后,用两层称量纸包扎瓶口,并用橡皮筋扎牢,然后在高压灭菌锅中 121 ℃( 1 kg/cm 2 )下灭菌 20 min 。取出三角烧瓶放在台子上,冷却后备用。接种操作所需的一切用具(如长镊子、解剖刀、剪刀等)及灭菌水,需同时灭菌。
3. 诱导产生愈伤组织
( 1 )取健壮的玫瑰、菊花茎数段,每段约 5 cm 长,于烧杯中用 0.1% 氯化汞(升汞)浸泡 20 min ,取出用无菌水洗 3 ~ 4 次,置于无菌培养皿中,在接种箱中按无菌操作要求剥去外皮(接种箱事先用紫外灯灭菌 30 min ),用解剖刀切成 5 mm 厚的圆片(弃去开始一片和最后一片),用长镊子将它接种在诱导培养基上,注意圆片的切口朝向培养基,每瓶接种 4 片,接种后扎好瓶口。
( 2 )将已接入植物组织(外植体)的三角烧瓶,培养在 25 ℃温室中,每星期检查 l ~ 2 次,剔除材料已被杂菌污染的三角烧瓶, 3 ~ 4 周后产生愈伤组织。
( 3 )选取愈伤组织生长良好的三角烧瓶,用解剖刀将愈伤组织切下,转移到含有不同激素的试验培养基中(也可以连同原来的外植体一起转移),每瓶放 1 ~ 2 块,仍培养在 25 ℃温室中,每周 1 ~ 2 次观察不同处理的三角烧瓶中,愈伤组织分化情况,直至长出根和芽。长成的幼小植株即为“试管苗”,可移栽于花盆中。
四 实验结果
因为时间有限及实验严密性等问题,大部分都失败了,但是仍然有小部分分化发育了出来。已经证明了植物组织能够经过脱分化作用,形成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作用,愈伤组织又能重新分化为有结构的组织和器官,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