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设计一个好的盆景,

[field:writer/] 长久鲜花 2025-03-29 01:18 0 0条评论

一、怎样设计一个好的盆景,

最少得有一只剪刀,如果要那些大师级的人来做的话,只要有一只修剪用的剪刀就能做出很好的盆景来,一般人要靠剪刀和铁丝来固定整形还要用剪刀来修剪。

二、如何制作金枝玉叶盆景 有哪些制作技巧

金枝玉叶又名绿玉树、马齿苋树,为马齿苋科马齿苋属多年生常绿肉质灌木,茎肉质,紫褐色至浅褐色,分枝近水平,新枝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呈紫红色,若光照不足,则为绿色。肉质叶倒卵形,交互对生,叶片细小,质厚,绿色,表面光亮。另有斑叶品种“雅乐之舞”,老茎灰紫色,叶片有大面积的黄白色斑块,只有中央的一小部分为淡绿色,也可用于制作盆景,但因其生长缓慢,苍劲虬曲的老桩不易找到,常用玉叶的老桩做砧木,以劈接的方法进行嫁接,以使之尽快成型。

玉叶的繁殖可在生长季节用健壮充实的枝条进行扦插,插前去掉下部叶片,晾几天,使切口干燥后,插于用腐叶土、粗砂或蛭石各2份、园土1份配制的培养土中,插后保持土壤稍有潮气。成活后放在阳光充足处或半阴处养护,保持盆土湿润而不积水,头2个月不要施肥,以促进根系的生长,以后每10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及时剪除基部萌发的幼枝,以集中养分,加快主干的生长速度。

当玉叶生长到一定的高度时就可进行造型了,其形式可采用斜干式、直干式、曲干式、悬崖式、丛林式、附石式等,造型方法以修剪为主,蟠扎为辅。由于是肉质茎,蟠扎时不要将金属丝勒进其表皮,否则会造成肉质茎撕裂。玉叶萌发力强,可根据造型需要进行重剪,并进行提根,使盆景悬根露爪,具有较高的观赏性。

玉叶原产南非,喜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耐干旱和半阴,不耐涝。在荫蔽处虽然也能生长,但茎节之间的距离会变长,叶片大而薄,且无光泽,影响观赏。夏季高温时可适当遮光,以防烈日曝晒,并注意通风。生长期浇水做到“不干不浇,浇则浇透”,避免盆土积水,否则会造成烂根。每15天至20天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因其萌发力强,应经常修剪、抹芽,以保持树形的优美。冬季放在室内阳光充足处,停止施肥,控制浇水,温度最好在10℃以上,5℃左右植株虽不会死亡,但叶片会大量脱落。每2年至3年的春季翻盆一次,盆土可用中等肥力、排水透气性良好的沙质土壤。翻盆时对植株进行一次重剪,剪除弱枝和其他影响树形的枝条,并剪去部分根系,剔除1/2至1 /3 的原土,用新的培养土重新栽种。

马齿苋树又名银杏木,金枝玉叶

原产南非干旱地区。喜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环境。不耐寒,耐半阴和耐干旱。土壤要求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冬季温度不低于10℃。

繁殖主要用扦插繁殖。在生长期均可进行,选取健壮、充实和节间较短的茎干作插穗,长10-12厘米。插前可晾干数天,插于沙床,插壤应稍干燥,约15-20天可生根,极易成活。

三、竹盆景的制作过程?

前期培育观赏竹盆与树桩盆景类似,材料必须经过一些措施处理及养护后才可以制作盆景.2.1前期盆栽2.1.1母竹选择按盆景创作选择1~3年生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枝下高低,枝叶茂盛的健康母竹.挖取母竹时应检查鞭段,要有饱满鞭芽,多带宿土.丛生竹应防止损失秆基芽眼,尽量保留竹蔸的支根,须根.2.1.2盆钵及盆土的选择盆体应选择透气性良好的泥盆,盆的大小因母竹的种类,粗细和高矮而异.盆土以疏松的红黄壤配细砂拌以腐殖土,亦可用园土加入适量的沙土.一般盆土要求疏松,肥沃.肥料以有机肥为主,通常用腐熟后的栏肥,饼肥等拌入盆土中混合,以盆土量的10%左右为宜.2.2矮化处理2.2.1多效唑处理对一般的竹种处理可以采用笋体喷施和基部注射的方法,如对黄秆乌哺鸡竹,紫竹和斑竹等,对易倒伏的葡地类竹种可以采用笋体浇施或喷施,如翠竹,葡地竹,菲白竹等.我们对黄秆乌哺鸡竹采用了笋体喷施和基部注射多效唑进行矮化,浓度均为300×10一,500×10一,80×10一,1000×10一,120×10一.结果表明,施用多效唑后,对其新梢日平均生产量及成竹后的全竹高,枝下高,节间长,叶面积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注射处理在浓度300×10一~800×10一,喷施处理在浓度300×10一~1000×10范围内,随处理浓度递增,其中注射处理效果更佳,因此应用多效唑能提高观赏竹的观赏价值,部分解决竹子盆景制作的矮化和枝叶美化问题.必须注意的是,注射处理虽比喷施处理效果显着,但其成活率显着降低,且注射处理只对处理节间作用明显,而对邻近的节间影响较弱,实际操作应按盆景制作意图来选择合理的处理方法.我们对菲白竹进行了200×10一,400×10一,600×10的喷施,结果处理后的竹子高度分别是对照的45.67%,33.44%,36.44%,基本上解决了盆栽易倒伏的问题,并且叶面积大小也分别为对照的56.48%,38.69%,27.99%,使竹叶更加细小美丽,对翠竹和葡地竹的效果也比较明显.2.2.2剥箨法在出笋期进行剥竹箨可以抑制竹笋节间分生组织生长,当竹笋长至20右时,剥去基部竹箨1~2张,视生长情况逐步往上剥,每天早晚各剥1张,剥箨数量受到竹种秆径大小限制,但剥箨不宜过多,否则会损伤太大,以至于不能成竹,但过少则无明显矮化效果.2.2.3埋鞭,分蔸或埋秆法散生竹采用埋鞭育苗,可显着降低竹苗高度,以黄秆乌哺鸡竹为例,其自然生长高度为4~8埋鞭处理后,其高度仅为1右,同时竹径显着变细.我们对金镶玉竹的试验表明,平均地径为3.76,平均高度47.92:斑竹埋鞭后生长的竹子平均地径为5.14,平均高度45.40,这样的高度比较适宜盆栽.丛生竹采用分蔸法,即于春季将竹丛挖起,剪去地上部分,分成数小丛,重新种入圃地,以小叶凤尾竹为例,生长的新竹高度只有3040,且枝叶秀丽.对于丛生竹还可以采用埋秆的方法来矮化和繁殖,如小叶凤尾竹等,春季用尚未展叶的新枝截成3040长,用一定浓度的生根粉溶液浸泡后埋入土中,生出的新竹高度也在1以下.2.2.4截梢法对于一些较大的观赏竹,可在其竹笋即将成新竹时,视形状截去其梢部数节,削弱其顶端优势,促使隐芽萌发,不仅能使竹株矮化,而且可促使剩余枝叶生长更为茂盛,如龟甲竹,花毛竹等就可以用此方法进行矮化.2.2.5控水控肥法在出笋期合理控制水肥条件,抑制竹笋高生长或在盆栽时,适当采用营养贫乏的土壤作为盆土来控制生长,促使其矮化.以小佛肚竹为例,出笋期控制水肥不仅能控制其高生长,而且还能控制笋体保留母体的佛肚形状.3盆景创作3.1盆器选择盆器质地以素雅,淡朴为好,如紫砂盆,大理石盆,自然石盆或木盆,盆器色彩以浅色和素色为主,盆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