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菇家庭盆栽方法?

[field:writer/] 长久鲜花 2025-01-30 03:35 0 0条评论

一、慈菇家庭盆栽方法?

种植慈姑一般在春季,为了提高出芽率,可以给它催芽。将顶芽用芦席包裹起来,上面盖上湿草,并且注意喷水保湿。之后选择土质肥沃且排灌方便的田地,施足基肥后深耕。把顶芽种植到里面,种植后要调整水位,保持3厘米的水层。

一、种植时间

慈姑的种植时间多在春季,一般从4月下旬到5月上旬都可以进行,气温要保持在15℃以上,这样才更容易生根发芽。通常选用它球茎的顶芽进行种植,从茎的第三节会长出须根,之后会萌芽生长。

二、选种催芽

为了提高慈姑的出芽率,需要在育苗前给它进行催芽。将顶芽用芦席包裹起来,上面要覆盖湿草,气候干燥的话,可以洒一点温水,注意保温和保湿。通常10-15天后就会出芽,出芽后露地育苗。如果种植时间比较晚的话,也可以不催芽。

三、秧田管理

慈姑育苗一般要在秧田中进行,要求土质肥沃、排灌方便,同时还要保水保肥。为了提高土壤的肥力,可以适当补充基肥,每亩要施3000-4000千克的腐熟农家肥,同时还要耕深20-25厘米左右,之后就可以进行种植了。

四、进行种植

将顶芽按照一定的株行距进行种植,深度从顶芽往下的第三节,入土1.5-2厘米即可。种植后要调整水位,水深要保持在3厘米左右,这样可以提高地温,有助于它的生长。之后要在谷雨进行定植,根部要插入土中10厘米左右。

二、怎么种盆栽茨菇?

1、植株选取

多长于野外的水沟旁,如果你生活的地方周边有池塘或者是水沟的话,那么周末不妨出去转转,会很容易发现这个物种,然后将它们连根挖出,顺便在挖一些河泥,然后你就可以拿回家将他们种在容器中了。

2、栽植上盆

慈姑本身就生活在水中或者是比较湿润的地方,所以回家之后建议放在水培容器中栽植,半泥半水最好,也可纯水养殖,如果有河沙的话最好洒在河泥表面,这样就能防止水过于浑浊,还能防止小飞虫的滋生。

3、光照温度

慈姑喜欢光照充足的环境,这样很快就会开出白色有点像水仙的花朵,建议大家将其放置在朝南的阳台之上;慈姑这种多年生的植株,夏季在30度高温下几乎都能茂盛生长,冬季在室外更能忍受零下10几度的低温,如果养殖于室内,冬季温度在15度以上仍然会继续生长。

4、日常管理

慈姑是非常易养活的一种野生绿植,在生长季只需施加少量的有机液态肥料,在初春会在根部萌发新的植株,待植株长出2-3片叶片之时,我们就可以将其与母株分离进行栽种。

三、一般家庭茨菇种植方法?

1、选址、整地。

  茨菇在种植的时候,最好是选择阳光充足的地方,土壤要肥沃一些。在种植之间,先要将土地施好基肥,一般用农家肥就可以了。

  2、种植方法。

  最好是在每年的夏季,七八月份的时候来种植。种植的时候,一间距30厘米左右最好,将它的秧苗一个个的种植进去,然后轻轻的用泥土将边上填平就行了,一般一亩地差不多能在4200株的样子。

  3、种植管理。

  种植之后,茨菇是最肥料的需求是很大的,在施肥的时候,一般以农家肥或者是绿肥为主,在种植之后的低三十天的样子,要施肥一次,然后是一个半月左右,要施肥一次。浇水的话,需要做到及时,不能让它的秧苗出现干旱的情况,否则就会影响它的成活率。好需要及时的进行除草,以免让其余的杂草吸收了它的营养,让茨菇的长势变的不好。

  4、病虫害防治。

  茨菇的病虫害防治一定要做好,特别是在秋季的时候,天气开始降温了,这个时候,最容易出现一些病虫害。常见的病害就是黑粉病,虫害就是莲缢管蚜。在发病的时候,可以选择专门的药剂来防治,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50%抗蚜威2500—3000倍液等。平时还需要加强管理,合理的密植,选择没有病害的芽苗等都是很关键的。特别是在每年将茨菇收获了之后,要将它的一些病害的残留物清楚干净,这样才能杜绝病原。

四、茨菇家庭怎样种植?

1、种植时间:茨菇在每年的四到五月份种植。

2、育苗处理:将球茎的顶芽掰下,放在阴凉处晾干后栽种到沙床内。

3、定植方法:秧苗仅保留十六至二十厘米的叶柄,将其以适宜的行间距栽种到土壤。

4、后期管理:生长期施四次以基肥为主的肥料。

五、红烧茨菇的方法?

步骤 1

space

茨菇洗干净,我的没去皮,但是要把外面的脏的须皮撕掉,洗的干干净净。然后把茨菇切一下备用。

步骤 2

space

炒锅放油,七成热,放白糖炒糖色,我放了一勺(喝汤的勺子),等颜色变黄,就放入茨菇翻炒,然后放入东古一品鲜,盐,味精,耗油(一品鲜可以多放点,盐就少放点),再放入水,另外倒入石锅焖,熟了就可以起锅了

六、茨菇的种植方法?

1、种植时间:茨菇在春天4-5月份种植,在8-9月份移栽。

2、种植育苗:整理好育苗的沙床,挑选球茎掰下顶芽,晾干后栽种到沙床中。

3、整地定植:选好栽种的土壤,提前整理土壤,施足基肥,将茨菇秧苗栽种到土壤中。

4、田间管理:茨菇移栽种植后,要浅水勤灌,定期追肥,及时除草。

七、茨菇种植方法?

育苗

茨菇育苗有利用整个球茎和只用球茎顶芽两种方法。用整个球茎育苗移栽,因苗期营养充足,秧苗粗壮,产量较高。但是使用大批的球茎,投资比较大,因此,在生产上一般都是采用顶芽繁殖。顶芽是在冬季采收时将球茎折下窖藏。

1、催芽:播种前要进行催芽,在清明节前后将顶芽从窖中取出,用草帘围好,上面用湿草覆盖,干燥时喷洒点温水,保持温度在15℃以上,大约经过15天就可以出芽,

2、秧田准备:育苗秧田要选择背风、向阳、肥沃的稻田,整田时施足基肥,以农家肥或绿肥为主,每亩施1500—2000公斤,带水耕耙、田平泥化,然后划出秧池,每个秧池宽130—150厘米,池间留30—40厘米宽作人行小道。

3、下秧:多在清明节前后下秧,北方地区稍微晚点,行株距8—9厘米,栽插深度以顶芽第三节位入土1.5—2厘米,太浅不利于发根,还容易使顶芽浮起。

4、秧田管理:下秧后7—8天开始发芽生根,秧田水深保持3厘米左右的浅水,以提高土温,促使秧苗健壮生长。有2—3片叶时追清粪水1—2次。如果气温已经达到15℃以上,可以不经催芽而直接栽芽育苗,一亩苗田用顶芽10公斤,可以供15亩大田移栽用。

定植

栽培茨菇要选择肥沃深厚的农田,施足腐熟的厩肥,每亩大约4000公斤,深耕耙平,定植期公斤各个地方的气候确定,一般在农历5月上、中旬定植,茨菇秧龄35—40天,定植时拨起秧苗,摘除外围叶片,仅留叶柄16-20厘米长,以免定植后遇风摇动,影响成活。定植行株距45厘米,栽植深度10厘米左右,随即将根部泥土填平即可。

田间管理

1、管水 茨菇整个生育期要保持浅水,严防干旱,移栽后要浅水勤灌,以提高土温,移栽后至匍匐茎抽生前大约在6—7月份,保持水层7—10厘米深,匍匐茎抽生后,大约7月中旬至8月中旬加深水层至13—20厘米,生长后期(大约8月下旬至10月下旬)维持浅水,水层降低到7—10厘米,保持球茎膨大的需要,采收前排水保持土壤湿润。

2、施肥 茨菇生长期长,需肥量大,以基肥为主,缓苗后10天追一次肥,促进幼苗生长,立秋后及时追肥,追肥要配合施用草木灰等钾肥,以利于球茎的膨大和养分积累。为了不断满足茨菇生长发育对肥水的要求,

采收与留种

11—12月份,茨菇经过霜后茎叶枯黄,就可以开始采收,采收时排干田水,留种时要选肥大、无病虫害、具有本品种特征、顶芽梢稍弯曲的球茎作种,选好后,即将顶芽切下,切口不能过高,要多带球茎组织,以利发根。顶芽切下以后,排成薄层,在阳光下晒1—2个小时,晾干表面水分后就可以贮藏备用。

八、茨菇水培方法?

可以水培的。

茨菇是泽泻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都生长在水田之间,主要集中在我国的长江以南地区栽培。

一般在春夏季节栽植,春天气温14度以上生长速度会加快。水培的茨菇在植株幼小阶段,生长缓慢,不需要太多的肥料;平常注意保持水位的深浅即可。

茨菇整个生育期要保持浅水层,严防干旱。苗期要浅水勤灌,以提高土温。

栽植后约1个月,可排水搁田,使根深扎;高温期间,夜间可灌水降温,植株大量抽生匍匐茎时;可适当排水搁田,保持土壤干干湿湿,促使大量抽生匍匐茎。

后期维持浅水,保持球茎膨大的需要。慈姑生长期,需肥量大。为了不断满足慈姑生长发育对肥的要求,可在生长期间追肥2-3次。

九、茨菇的食用方法?

一、准备食材

慈姑400克,五花肉200克,葱3段,姜4片,老抽1茶匙,盐1茶匙,水量200毫升。

二、具体做法

1、慈姑洗净去皮,切成小块,五花肉去皮切成片

2、接着起锅将五花肉放入锅中,煸出油脂,然后加入姜片,倒入慈姑,加入1茶匙老抽,加入1茶匙食盐,再次翻炒均匀,然后加入200毫升的清水,大火煮开后,转中火焖煮10分钟。

3、煮好后加入葱段,翻炒均匀即可出锅。

十、种茨菇的正确方法?

一、育苗

  育苗秧田宜选择背风、向阳、肥沃的稻田,整田时施足基肥,基肥以农家肥或绿肥为主,每亩施1600-2000公斤为宜,带水耕耙、田平泥化,一般七月初下秧,栽插密度以6×6厘米,栽插深度要求顶芽第三节位入*2厘米,水深保持3厘米左右。

  二、定植

  茨菇秧苗的定植期可根据前作水稻收获时间而定,一般在七月下旬至八月底定植好。定植前要准备好本田,定植时拨起秧苗,摘除外围叶片仅留叶柄16-20厘米长,以免定植后遇风摇动影响成活。栽植深度10厘米左右随即将根部泥*填平即可,栽植密度30×(40-45)厘米,亩栽3900-4200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