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面佛
三面佛也叫三世佛、爱神佛,代表过去、现在和未来。整座佛像造工精细,浑然一体,神姿飘逸,衣褶流畅,娴雅婀娜,造型正承盛唐丰腴遗风,在缕缕檀香的围绕之中,整个塔内更是蒙上一层神秘圣洁的色彩。
三面佛最早主要用于藏传佛教。
三面佛庄严地端坐在莲花宝座上,微微含笑,慈悲地观望着前来顶礼膜拜的善男信女。
一面代表现在,她面容娟秀,和蔼可亲,体现出美丽善良的母性形象,提醒人们珍惜现在,把握现在,要有知足常乐的精神。
一面代表过去,她眉目安祥,俯首下视,告诉人们原谅自已,不要后悔已经发生的事情。
一面仪态活泼,代表未来,告诉人们未来充满信心希望。
扩展资料:
藏传佛教的传承方式既有师徒传承方式,如宁玛派、噶举派、噶当派;也有家族传承方式,如萨迦派,基本上采用以昆氏家族为基础的家族传承方式。
宁玛派:
宁玛派的传承主要分经典传承和伏藏传承两部分。14世纪后,经典传承即不见史载,由伏藏传承取而代之。
萨迦派:
萨迦派在显教方面注重经论的翻译及辩经。显宗方面有两个传承,一个倡导唯识见,传授法相学;一个主张诸法性空,传教中观应成学说。密教方面有萨迦十三金法(《十三种不越外围之金法》), “道果法”是最独特的教法。
噶举派:
噶举意为教谕或教传,师徒相承,口语相传,耳听心会,注重密法,不重经典。相传该派远祖马尔巴、米拉热巴等人修法时,穿白色僧衣,故称“白教”。
噶当派:
噶当派本是西藏最早出现的教派。噶当,意为佛的教诲或教诫,即用佛语来教导人们接受佛教道理。它的创始人是仲敦·加唯琼乃。1045年,仲敦从阿里迎来高僧阿底峡,并拜他为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藏传佛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面阿弥陀佛露天大佛
三面佛是显宗(汉地佛教)的说法,与南传小乘的四面佛扯不上关系。三面佛在显宗的正式的说法叫“娑婆三圣”,即将释迦牟尼本师佛、观音菩萨和地藏菩萨一起供奉。将娑婆三圣背靠背铸造在一起的圣像就叫“三面佛”。 三面佛菩萨为一体的造型佛像的另一个寓意是“三教林生”,即如心人生、正法人生、教林人生的三组合。
只见过 泰国的 四面佛
四面佛
四面佛,人称“有求必应”佛,该佛有四尊佛面,分别代表爱情、事业、健康与财运,掌管人间的一切事务,是泰国香火最旺的佛像之一。对信奉佛教的人来说,到曼谷来不拜四面佛,就如入庙不拜神一样,是一件不可想像的事。据说四面佛的灵验超乎寻常,因此,有些游客为了在四面佛前许誓还愿而多次往返泰国,更有许多港台影视明星,年年都来泰国膜拜四面佛,可见四面佛的魅力。
四面佛原名“大梵天王”为印度婆罗门教三大神之一,乃是创造天地之神、众生之父,天王在天界中法力无边,掌握人间荣华富贵,具备崇高之法力。大梵天王有四面、八耳、八臂、八手,每手所执之物均有其深长意义:一手持令旗(代表万能法力);一手持佛经(代表智慧);一手持法螺(代表赐福);一手持明轮(代表消灾、降魔、摧毁烦恼);一手持权仗(代表至上成就);一手持水壶(代表解渴、有求必应);一手持念珠(代表轮回);一手持接胸手印(代表庇佑)。
人们在拜四面佛时,通常用鲜花、香烛、木象祭神,或者将麻雀放生,有的则雇几名穿著泰国古代民族服装的少女在佛像前随著音乐边歌边舞,意在祭神、谢神或还愿。
三面佛是有的,去泰国的时候,导游还让我们拜,说很灵验。三面分别代表:过去、现在和未来。
“三身佛”,按佛教教义,佛有法身、报身、应身三身,也称三化身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