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买菊花,花蔫了,要修剪吗?

[field:writer/] 长久鲜花 2025-03-27 01:48 0 0条评论

一、新买菊花,花蔫了,要修剪吗?

只剪去花头就可以,叶子再长长,有利于来年生长。

二、小雏菊应该怎么养的养护方法

雏菊是菊科植物的一种,异名长命菊、延命菊,原产于欧洲,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种被视为丛生的杂草,开花期在春季。头状花序单生,有白、粉、红等色。通常每株抽花10朵左右。雏菊深得意大利人的喜爱,因而推举为国花。我国各地已普遍引进栽培,供人们观赏。

雏菊的习性:

雏菊性喜冷凉湿润,耐寒而不耐酷热,能适应一般园土,而以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土壤最为适宜;耐移植,移植可促使发根。

雏菊对肥料要求不太严格,在整个生长期中只需追施4至5次肥。若能将少许豆油滴入花盆,定可使其叶绿花肥。平时不可浇水太多,雨季注意排水防涝。

雏菊的养殖方法:

1、光照调节:雏菊也喜阳光,包括在生长期和开花期。光照充分可促进植株的生长,叶色嫩绿,花量增加。

2、温度控制:性喜冷凉湿润,耐寒而不耐酷热,最适宜的温度是18-22℃,雏菊10-25℃可正常开花,温度低于10℃时,生长相对缓慢,如温度高于25℃,花茎会拉长,生长势及开花都会衰减。

3、水肥管理:雏菊喜肥沃土壤,每隔7-10天追一次肥,可用20-10-20和14-0-14的花卉肥,也可用复合肥进行点施或溶于水浇灌,浓度在200-250ppm。生长季节给予充足的水肥,长得既茂盛又可延长花期。

4、栽培管理:雏菊较耐移植,移植可使其多发根,不需作株形修剪和打顶来控制花期。秋季经过一两次移植的,春季可在见花时直接定植花坛。秋季分苗后未经倒畦移植过的,春季宜在加足基肥的畦地养护成型后,入花坛定植或出圃上市。

5、病虫害:雏菊的主要病害有苗期猝倒病、灰霉病、褐斑病、炭疽病、霜霉病(可用百菌清800-1000倍,甲箱灵1000-1500倍进行防治);虫害有蚜虫等。

雏菊的养殖注意事项:

1、定植时,施腐叶肥或厩作底肥,株距15厘米。定植后,宜每7-10天浇水一次。施肥不必过勤,每隔2-3周施一次稀薄粪水,每月中耕1次,待2月开花后,停止施肥。

2、雏菊生长期喜阳光充足,不耐阴。雏菊秋播促壮后,如果没有分苗移植,可在10月底将苗起出,分开,根丛稍带一点宿土,然后抓-把事先准备好的含腐殖质多而稍粘的湿润肥沃土壤。

3、雏菊在夏季炎热时期开花不良,易枯死,如掘起移植凉爽处,待秋季仍能重新开花。

三、小雏菊小苗开花,要不要掐掉

小苗可以抹掉,促进植物生长,喜光,放阳台上明亮通风处比较好,干透及时浇水就可以,

四、切花小雏菊种植技术

厘米左右。叶基生,匙形,顶端圆钝,基部渐狭成柄。头状花序单生,花葶被毛。舌状花为条形,雌性,开展;管状花两性。瘦果倒卵形,扁平,有边脉,被细毛,无冠毛。

雏菊生态习性耐寒,喜阳光充足、冷凉气候。不耐阴、不耐高温和严霜。在炎热条件下开花不良,易枯死。

种植方法:

阶段一、穴盘育苗阶段一:胚根萌发阶段从胚根穿破种皮开始,幼根接触到土壤,到长出子叶为第一阶段。温度应保持在18℃。种子发芽具好光性,故播种时无需覆土,但需保持栽培介质的湿润,切勿于本阶段出现介质干燥的情况。此阶段pH值保持在5.5至6.2之间,相对湿度为100%。应避免阳光直射,在播种后对种子进行遮阴。

阶段二:子叶出现及生长阶段

从长出子叶开始,到长出真叶为第二阶段。温度仍保持在18℃。适当降低栽培介质的湿度,但仍不可太过于干燥,湿度大约在70%至80%,能使其根系扎入介质吸收养分供子叶的伸展。第一、二阶段,需14至21天时间。

阶段三:真叶生长和发育阶段

从长出真叶开始,到有80%的种苗可以出售为第三阶段。温度降低至15℃左右。空气湿度也需逐渐降低,两次浇水间可让基质 有一个干透的过程,从而形成干湿循环,利于促进根系发育。

阶段四:炼苗阶段此阶段根系已经形成完好,种苗基本上可以出售,并且通过炼苗而变得耐寒,这个阶段持续7天左右。温度、湿度、施肥浓度基本和第三阶段相同。应注意及时移栽上盆。第三、四阶段,需7至14天时间。

二、栽培管理

1.移栽上盆

经过炼苗后即可移植,可采用12厘米口径的营养钵或花盆进行移栽上盆。上盆后及时浇透定根水。对用于盆栽的产品来说,在10月初移植要比在10月底移植更好些,因为如果在10月初移植,那么在霜冻到来之前,植株的根系就可以在容器中生长牢固。

2.基质采用疏松、排水透气性良好的栽培基质,基质中粘土含量为15%至30%,可加入15%左右的有机肥料(例如堆肥),每立方米基质中施加1千克的完全平衡肥料,2千克的缓释肥。

3.水分应在上盆后浇一次透水,两次浇水间可让基质略干,再浇足水,遵循间干间湿的原则,有利于根系生长发育。应注意保持基质湿润,但不要饱和。在发蕾时应该控水,防止花茎太长。

4.温度生育适温为10℃至12℃。室外栽培时需进行覆盖。为得到良好的植株品质,尽可能将雏菊置于冷凉的条件下栽培,但要避免霜冻,防止植株受冻。雏菊在5℃以上可安全越冬。温度低于6℃,生长相对缓慢,推迟花蕾的形成;温度高于12℃,导致植株叶片增大,花茎细弱,开花数量减少,生长势衰减。室外气温逐渐温暖后应注意及时通风。

5.光照在生长期和开花期都需较高的光照强度。刚移植的植株光照不应太高,光照充分可促进植株的生长,叶色嫩绿,开花量增加。但霜冻时期要部分遮阴,避免阳光直射。

6.肥料每7至10天交替施用水溶性肥,浓度为150ppm至200ppm。雏菊根系对基质中过高的盐含量敏感,所以要避免盐含量过高,同时应避免铵过量和氮浓度过高。10月初不要对植株进行施肥;在冬季应减少用肥量;在春季可施用氮钾平衡肥。在浇水肥前应让介质稍干,保持湿润但不能潮湿。生长季节给足水肥,既可使植株长得茂盛,又可延长花期。

三、病虫害管理

雏菊的主要病害有苗期猝倒病、灰霉病、褐斑病、炭疽病、霜霉病;虫害有蚜虫等。平时应加强病虫害的预防工作。栽培时应避免密植,尽量保持通风、透气、光照充足的凉爽环境条件,否则会造成植株细弱徒长。保持清洁,发现受感染的植株、叶片,必须随时摘除清理。病害发生时,立即采取药剂防治措施。

注意事项:

1.尽可能使植株在凉爽的栽培环境下生长,以利于植株的株形紧凑。

2.冬季相对湿度过高和植株叶片过于潮湿易引发灰霉病。栽培时可选择稍微潮湿些的环境,但不能过湿。

3.雏菊是基叶簇生,不加强通风,基部易腐烂,从而感染病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