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蟹养殖病害防治及养殖技术要点?
一、青蟹养殖病害防治及养殖技术要点?
1、寄生虫病
养殖水体老化,有害生物如纤毛虫类大量繁衍,寄生在蟹的鳃丝或腹部,吸收蟹体营养并破坏鳃丝毛细血管,使蟹难以吸收水体氧气,造成组织缺氧而不断死亡。
防治方法:在枯水期无法换水时,就施放“固氧”(1亩1~2包)改善水质,同时,每公斤蟹料拌5克“蜕克素”、5克“强克101”制成药饵投喂,连续2~3天。其次,每立方米水体用1克“虾纤虫净”全塘泼洒。
2、花壳病
由于池塘水位浅,长期水温偏高,特别是夏季天气,容易得此病,头胸甲外壳有浅黄、浅红、浅白的斑点,打开头胸甲检查,头胸甲内膜壁与头胸甲分离,甲壳、膜发炎糜烂,该病亦叫甲壳溃疡病。
防治方法:经常换水调低水温,多投蓝蛤等含钙质高的小贝类饲料,每公斤人工颗粒饲料拌5克“蟹康宁”、5克鱼用鱼肝油制成药饵投喂,连续3~5天。另外,每立方米水体用0.3克“菌特灵”、15克海盐拌水全塘泼洒。
3、脓蟹病
此病由于盐差或温差突然变高或变低,盐差、温差过大,使蟹忍受不了环境突然变化而感染,打开头胸甲检查胃壁、卵巢、精巢破坏并有异味,未死先臭。此病死亡率很高。
防治方法:首先,换水的水温不能相差超过5℃,盐度不能超过5‰;其次,发现病蟹要及时剔除,然后用药物治疗。每公斤蟹料拌5克“蟹康宁”、3克大蒜,制成药饵投喂,连续3~5天,另外,每立方米水体用0.3克高锰酸钾、0.8克“菌特灵”、15克海盐,拌水混合全塘泼洒。
4、肌肉坏死病
平时投料过多,蟹排泄物淤积,自身污染严重,蜕壳周期推迟,造成蜕不了壳肌肉老死。
防治方法:及时换水,保持水质清、活、爽,控制投料量并投喂新鲜饲料,另外,每立方米水体用茶籽饼5克泡水24小时全塘泼洒,刺激蜕壳生长。
5、慢爪病
由于养殖水质环境比较差,每期蜕壳周期延长,俗称养得老而养不大。病蟹神经抽搐,发应迟钝,爬行慢。防治方法:勤换水,投喂新鲜蓝蛤。每20天左右每亩释放生石灰10公斤,其次每公斤人工颗粒料拌高浓“B什水”5克投喂,连续2~3天。
6、抖抖病(颤抖病)
由病毒感染引起。营养水质不良是诱发因素。病蟹反应迟钝,行动迟缓,螯足的握力减弱,吃食减少以至不吃食;鳃排列不整齐,呈浅棕色,少数甚至呈黑色。步足颤抖,环爪,爪尖着地,腹部离开地面,甚至蟹体倒立。在疾病的后期常继发感染嗜水气单胞菌与弧菌,使病情更加恶化,肝胰脏变性,坏死,呈淡黄色,最后呈灰白色,背甲内有大量腹水,步足肌肉萎缩、水肿。有时头胸甲(背甲)的内膜也坏死脱落,最后青蟹因神经紊乱、呼吸困难、心力衰竭而死。危害青蟹养殖很严重的一种疾病。
治疗方法:如病蟹体表有寄生虫,应先杀灭体外寄生虫(固着类纤毛虫)。防止一边治疗一边感染,无法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外泼洒“三亩灵”、“二溴海因”等消毒药物。一个疗程2~4天。内服药时,主要选择实践证明效果较好的药:如:“蟹抖康宁”(6‰~8‰拌饵)、“病毒散”(6‰拌饵),一般6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1~2疗程。病蟹发病基本控制,吃食基本正常后,可在饲料中继续添加“肝肾康宁”,促进病蟹的迅速完全康复与生长。
7、上岸病
由于营养不良,病原菌、寄生虫侵袭,病蟹逃离原水体,寻找新环境,摄食减少,逐渐死亡。
防治方法:
每亩水深1米用“上岸止A包”1包化水后全池泼洒,然后用池水泼于岸上的蟹苗;每公斤饲料用“上岸止B包”10克,连续投喂3~4天,如病情严重,可重复一疗程。
8、有害生物
在潮汛期换水过称中,杂菌、杂虾、海鲜、黄脚鱼等,都随水进入蟹塘,是蟹的敌害,所以,定期90~100天除敌害一次,每亩用茶籽病10公斤打碎浸水24小时后,再拌水全塘泼洒
二、东风螺养殖技术及病害处理方法?
1、建设池塘
东风螺在养殖之前,首先需要建造一个大小适中、排灌良好的池塘,也可以直接利用土池、水泥池进行饲养,放养前,先对池塘进行消毒、暴晒,以消灭其中的病虫害,然后在周围搭建好防逃设施,进水处通过闸网过滤。
2、合理放养
选用规格为0.5-1.5厘米的幼小东风螺,每亩放养的数量为5-6万只,放养后保持水质的相对稳定,潮间带的土池利用每个月的大潮进行换水,每次换水量为池水总量的1/3,保持水质清洁,减少病害威胁。
3、科学饲喂
东风螺每天饲喂的时间为早上和晚上,饲料以杂鱼肉、贝肉或虾肉等为主,投喂前应该先去除骨、壳,然后用绞肉机或手工剁碎,每日的饲喂量为东风螺体重的5%-10%,养殖8-10个月后,即可捕捞上市。
4、病害防治
东风螺爆发性病害的发生具有季节性和条件性,在病害流行季到来之前,使用EM菌、利生素等药剂进行全池泼洒,或者用板兰根、金银花、弧菌速消等药物杀菌,用药期间停止投食,加大换水量。
三、东星斑养殖技术及病害处理方法?
一、养殖环境
优良的养殖环境
是东星斑养殖成功的首要条件。在选择养殖场地时,应尽量远离工业污染和农业污染,确保水质纯净。此外,养殖场地的水域应足够开阔,水深适中,水流畅通,以提供充足的溶解氧。同时,水域的酸碱度应调整为7-8,为东星斑提供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
二、饲料管理
1. 饲料选择:选择高品质的饲料,确保其中含有适量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以满足东星斑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同时,要避免使用含有激素和抗生素的饲料,以保障食品安全。
2. 投喂量控制:根据东星斑的生长阶段和摄食量,合理安排投喂时间和投喂量。通常情况下,每天投喂两次,分别为早上和傍晚。投喂量应适当,避免过量喂食导致水质恶化。同时,要根据季节和天气变化调整投喂量。
3. 饲料效率:在选择饲料时,应注意饲料的效率,即饲料中的营养成分被东星斑吸收和利用的程度。一般来说,高品质的饲料具有较高的饲料效率,能够提高东星斑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
三、水质调控
1. 水质要求:养殖东星斑的水质应清澈、无异味,pH值在7-8之间,溶解氧含量大于5毫克/升。同时,水中的氨氮含量应控制在0.5毫克/升以下,以避免对东星斑产生不良影响。
2. 换水管理: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换水,保持水的新鲜度和透明度。换水一般在每天傍晚进行,换去部分旧水,加入新鲜海水。换水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一般为养殖水体的10%-20%。
3. 水质监测:定期使用奥克丹水产养殖水质检测仪检测水质的pH值、溶氧量等关键指标,确保水质符合养殖要求。同时,要定期检查水体的氨氮含量、亚硝酸盐含量等指标,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4. 水质处理:如果发现水质出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例如,可以采取加氧、换水、调节酸碱度等方法来改善水质。同时,可以使用一些抗病药物和微生物制剂来调节水质,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四、疫病防治
1. 预防措施:建立健全的消毒制度,定期对养殖场地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病菌滋生。消毒剂应选择高效、低毒、无残留的产品,如二氧化氯、溴氯海因等。同时,要定期检查东星斑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 治疗方法:如果发现东星斑出现疫病症状,应立即隔离治疗,避免疫病扩散。治疗方法可参考专业水产医生的建议,一般包括药物治疗和抗生素治疗。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使用药物,确保治疗效果和食品安全。同时可以进行免疫接种来预防疫病的发生。
3. 疫病监控:在养殖过程中要定期进行疫病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可以通过观察东星斑的活动情况、检查其身体状况等方式来进行监控。如果发现有疫病出现,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避免疫病扩散。
四、水产养殖病害及防治技术
水产养殖病害及防治技术
水产养殖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然而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病害问题一直是困扰养殖户的一大难题。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水产养殖病害及其防治技术,帮助养殖户更好地管理养殖场。
常见水产病害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主要包括:
- 细菌性疾病:如水产动物的细菌性皮肤病、内脏病等。
- 病毒性疾病:如水生动物的水痘病、呼吸道综合征等。
- 寄生虫疾病:如水产养殖中的鳃蚤病、鱼虱病等。
- 环境因素疾病:如水中污染导致的鱼类鳃部病变等。
这些病害会给水产养殖业带来严重的损失,因此及早发现、科学防治是很重要的。
防治技术
针对不同的水产病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防治技术:
1. 细菌性疾病的防治
细菌性疾病是水产养殖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对细菌性疾病的防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改善水质:维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保持适宜的水温、pH值、溶氧量等。
- 加强养殖管理:定期清洗养殖设备、检查饲料质量、加强饲养管理等。
- 使用药物治疗:在兽医的指导下,选用适宜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 病毒性疾病的防治
病毒性疾病是水产养殖中另一大威胁,以下是对病毒性疾病的一些常见防治方法:
- 加强养殖场的消毒工作: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消毒,防止病毒的传播。
- 提高水产养殖动物的免疫力:注重合理的饲养管理,科学合理地补充营养,提高养殖动物的抗病能力。
- 进行疫苗接种:根据疫情和疫苗的有效性,合理进行疫苗接种,提高水产养殖动物的免疫力。
3. 寄生虫疾病的防治
寄生虫疾病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以下是对寄生虫疾病的防治措施:
- 定期检查鱼类的健康状况:养殖户应经常观察鱼类的体表情况,一旦发现寄生虫病症状,应尽早采取治疗措施。
- 合理选用药物:使用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注意药物的使用浓度和使用方法。
- 预防感染:杜绝鱼类感染寄生虫源头的污染,加强对饲料、设备等的消毒处理。
4. 环境因素疾病的防治
环境因素疾病是由于环境原因引起的水产养殖病害,以下是对环境因素疾病的一些防治方法:
- 维持优质的水质:定期检测水质,保持适宜的温度、溶氧量、酸碱度等。
- 重视饲养管理:合理配置饲料,防止饲养密度过高,避免过度投喂等问题。
- 加强环境监测:定期检查养殖场周围环境,防止污染源对养殖水体的影响。
总结
水产养殖病害对养殖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养殖户要时刻保持警惕,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针对不同的病害类型,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如改善水质、加强管理、药物治疗等。通过有效的防治技术,我们可以减少病害发生,保障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发展。
五、水产养殖及病害防治技术
水产养殖及病害防治技术
水产养殖业在中国以及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地位,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水产品给人们,同时也为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水产养殖也面临着各种病害的威胁,这可能对产业的发展和可持续性构成潜在风险。
为确保水产养殖业的稳定发展,病害防治技术变得至关重要。水产养殖及病害防治技术包括了一系列措施和方法,旨在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并保障养殖动物的健康和产出。
疾病预防与监测
预防是病害控制的首要任务。通过对养殖环境和动物进行定期监测,可以及早发现疾病的迹象,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这包括:
- 水质监测:水质是水产养殖的重要指标,水体的温度、氧气含量和pH值等参数的监测可以及早发现环境异常。
- 饲料管理:合理的饲料配比和喂养时间可以提高动物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 生物安全:建立科学的隔离措施和防护设施,以防止病原体的传入和扩散。
养殖环境改善
养殖环境是病害发生和传播的重要因素。通过科学管理和改善养殖环境,可以减少疾病的风险并提高产出。
以下是一些提高养殖环境的关键措施:
- 池塘和水池管理:保持池塘的清洁和水质的稳定,定期换水并及时清除废弃物。
- 种苗质量控制:选择健康的种苗,确保其免疫力和生长潜力。
- 养殖密度控制: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拥挤以减少疾病传播。
- 饲料供应:提供均衡、营养丰富的饲料,保证养殖动物的健康和生长。
疾病诊断与治疗
当疾病发生时,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疾病的准确诊断可以帮助养殖者采取正确的治疗策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技术:
- 病原体分离和鉴定:通过实验室测试,确定病原体的种类和特性。
- 药物治疗:根据病原体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 免疫预防:免疫接种可以提高养殖动物的免疫力,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
- 生物控制:利用天敌或益生菌等生物方法来控制病原体的繁殖和传播。
行业合作与信息分享
在病害防治方面,行业合作和信息分享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与同行和专家的合作,养殖者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并共同解决问题。
以下是一些促进合作和信息分享的途径:
- 行业协会:参加行业协会的活动和交流会议,与其他养殖者共同探讨问题和解决方案。
- 专家指导:寻求专业的指导和咨询,了解最新的病害防治技术和方法。
- 科研合作:与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进行病害预防和控制的研究。
- 信息共享平台: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平台分享经验和技术,促进行业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水产养殖及病害防治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创新的方法和工具来保障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水产养殖及病害防治技术是确保水产养殖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预防和监测疾病、改善养殖环境、及时诊断和治疗病害,以及加强行业合作和信息分享,我们可以有效降低疾病的风险,并实现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六、辣椒病害防治及管理技术?
辣椒猝倒病 属于苗期常见病害,轻者造成幼苗成片倒伏,重者造成育苗失败,应早发现、早治疗。秧苗出土后,真叶尚未展开前,遭病菌侵染,茎基部出现水渍暗斑,继而绕茎扩展,逐渐缢缩呈细线状,秧苗地上部因失去支撑能力而倒伏。苗床管理不善,低温、高湿、弱光发病重。
防治方法:①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作苗床,每方营养土中加入地旺或“重茬灵”500g,进行土壤消毒。②加强苗床管理,做好保温工作,适当通风换气,不要在阴雨天浇水,保持苗床不干不湿。③药剂防治:若苗床已发现少数病苗,及时用“露速净+万帅一号”500倍液或可鲁巴600倍液喷洒。若苗床湿度较大,选晴天上午无露水时向苗床筛药土(用苗菌敌20g掺细干土15kg配成),效果较好
七、水产的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
水产的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
水产养殖是指人工培育和养殖各类水生动植物的一种经济活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以及水产产品的市场需求增加,水产养殖业蓬勃发展。然而,水产养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养殖技术和病害防治方面的问题。
水产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技术是确保水产养殖过程高效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水产养殖技术:
- 饲料管理:根据不同水生生物的生长特点和营养需求,制定合理的饲料配方和喂养计划。养殖者应确保饲料的质量和种类符合标准,并确保适量喂养,避免过度喂食。
- 水质管理:水质是水生生物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维持适宜的水质条件可以促进生物的健康生长。养殖者应定期监测水质参数,如溶解氧、PH值、氨氮等,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如增氧、换水、调节pH等。
- 病害预防:建立完善的养殖管理措施,加强疫病预防工作。包括入池前的检疫工作、合理的养殖密度、增强养殖生物的免疫力、定期做好防疫药物的预防使用等。
- 养殖条件控制:根据不同种类水生生物的生态需求,提供适宜的养殖环境。养殖者应掌握水温、光照、溶氧等环境参数的控制方法,并合理安排养殖区域的布局、设备的选用等。
- 养殖技术培训:及时获取相关的养殖技术信息,参加相关培训和学习,提升自身的养殖技术水平。
水产病害防治
水产病害是水产养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但通过科学的防治方法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水产病害防治方法:
- 疫病监测:定期进行疫病监测和检测工作,及时发现病害,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 环境控制:保持水质清洁,控制水体污染,提供适宜的生态环境。
- 合理养殖密度:避免过度密集养殖,减少病害传播的机会,保持水产生物的良好生长状态。
- 合理饲养:确保水生生物的营养均衡,提高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的风险。
- 防疫药物:合理预防使用防疫药物,按照规定使用剂量,避免滥用和误用。
总之,对于水产养殖行业来说,掌握科学的养殖技术和病害防治是保证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养殖者应不断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遵守相关法规和规定,注重养殖环境的管理和维护,加强防疫工作,提高养殖水平,共同推动水产养殖行业稳定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水产产品。
八、水产养殖的技术及病害防治
水产养殖的技术及病害防治
水产养殖作为农业的重要分支,在我国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然而,良好的养殖技术和病害防治是保证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本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水产养殖的一些常用技术以及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
1. 养殖水质管理技术
养殖水质是水产养殖的前提和基础,良好的水质有利于鱼虾的生长和免疫力的提高。以下是一些水质管理的技术:
- 定期检测水质参数,包括溶解氧、水温、pH值等,确保合适的水质条件。
- 注意水体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的浓度会对水生动物造成损害。
- 定期清理底泥,防止底泥积累过多,影响水质。
- 合理调节饵料的投喂量,避免过度投喂造成水质污染。
- 加强水质消毒,控制水中细菌和寄生虫的繁殖。
2. 养殖环境控制技术
养殖环境对水生动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是一些养殖环境控制的技术:
- 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避免受到污染源的影响。
- 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拥挤导致疾病传播。
- 保持水体温度的稳定性,避免温度波动对水生动物的影响。
- 使用先进的水循环系统,提高水质循环利用率。
- 有效控制光照条件,模拟自然环境,有利于水生动物的生长。
3. 病害防治技术
水产养殖中常常会出现各种病害问题,疾病的防治成为养殖户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
3.1 鱼类常见病害的防治
- 维持鱼池环境卫生,减少病原体的滋生。
- 定期检测鱼体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 合理搭配饲料,提高鱼体免疫力。
- 定期对鱼类进行防疫,预防常见的细菌和寄生虫病害。
- 合理使用兽药,注意药物的浓度和用量控制。
3.2 虾类常见病害的防治
- 定期清理虾池底泥,防止病原菌的滋生。
- 保持虾池水质适宜,避免温度过高或氧气不足。
- 合理投喂饲料,增强虾类的抵抗力。
- 定期对虾类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免疫力。
- 严格控制人员卫生,避免病原菌通过人为传播。
4. 养殖过程中的管理要点
除了上述技术和防治措施,养殖过程中的日常管理也是不可忽视的。下面是一些管理要点:
- 定期巡视养殖场,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 合理安排饲养计划,避免饲料浪费和过度投喂。
- 根据水生动物的生长情况进行定时定量的饲喂。
- 保持养殖环境的整洁和卫生,避免病原体滋生。
- 加强病情观察,及时采取措施治疗。
综上所述,水产养殖的技术和病害防治对于保证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只有合理的管理和防治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提高水生动物的产量和质量。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对水产养殖从业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九、薄荷的养殖及繁殖方法?
薄荷生于河沟边或山野潮湿地,现多为药农在面积种植。家庭盆栽薄荷也极简便。可3-4月间挖取粗壮、白色的根状茎,剪成长8厘米左右的根段,是埋入盆土中经20天左右就能长出新株。也可在5-6月剪取嫩茎头遮荫扦插。薄荷属多年生植物,根系发达,每年春季翻盆换土时,可分离出大量的植株。平时保持盆土偏湿。施肥以氮肥为主,磷钾为辅,薄肥勤施。医药用草常在生长期采收两次。第一次(头刀)是在小暑节前5-6天,叶正茂盛,花还未开放时,割取地上部分;第二次是在秋分至寒露间,花朵盛开,叶未凋落时。药用以第二次采收的为最好。两次采收的茎叶可洗净、切断、晒干,放甏中防失香气或被霉蛀,供全年药用。
除了少数为一年生植物外,大部分均为具有香味的多年生植物。目前的主产地是美国,最好的薄荷产自英国。茎长约90厘米,毛茸茸的叶片呈锯齿状,花顶生,开紫色、白色和粉红色的花穗。薄荷喜欢在潮湿的气候下生长。
十、薄荷种植技术及亩收益?
一、薄荷的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薄荷对土壤要求不严,除了过酸和过碱的土壤外都能栽培。选择有排灌条件的,光照充足的塘边、屋边、水渠边等零散土地,土质肥沃,地势平坦为好。砂土,光照不足、干旱易积水的土地不易栽种。种过薄荷的土地,要休闲3年左右,才能再种。因地下残留根影响产量。整地、深翻地,施腐熟的堆肥、土杂肥和过磷酸钙、骨粉等作基肥,每公顷37500~45000千克,耙细,浅锄一遍,把肥料翻入土中,碎土,耙平做畦宽200厘米。
2、移栽方法:薄荷在第二年早春尚未萌发之前移栽,早栽早发芽,生长期长,产量高。栽时挖起根茎,选择粗壮、节间短、无病害的根茎作种根,截成7-10厘米长的小段,然后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25厘米,开10厘米深的沟。将种根按10厘米株距斜摆在沟内盖细土、踩实、浇水。
3、田间管理
①查苗补栽:田间基本全苗后,应及时查苗,对缺苗或苗稀的点、片要进行补栽。
②中耕除草:全苗后,行间中耕除草,株间人工除草,以保墒、增(地)温、消灭杂草、促苗生长。封行前中耕除草2-3次。收割前拔净田间杂草,以防其它杂草的气味影响薄荷油的质量。
③摘心打顶:在5月份当植株旺盛生长时,要及时摘去顶芽,促进侧枝茎叶生长,有利增产。
④适时追肥:在苗高10-15厘米时开沟追肥,每亩施尿素10千克,封行后亩喷施5毫升喷施宝+磷酸二氢钾150克+尿素150克两次。
⑤科学浇水:薄荷前中期需水较多,特别是生长初期,根系尚未形成,需水较多,一般15天左右浇一水,从出苗到收割要浇4-5次水。封行后应适量轻浇,以免茎叶疯长,发生倒伏,造成下部叶片脱落,降低产量。收割前20-25天停水。
4、病虫防治
①黑胫病:发生于苗期,症状是茎基部收缩凹陷,变黑、腐烂,植株倒伏、枯萎。防治上可在发病期间亩用70%的百菌清或40%多菌灵100-150克,兑水喷洒。
②薄荷锈病:在5-7月易发,用25%粉锈宁1000-1500倍液叶片喷雾。
③斑枯病:在5-10月发生,发病初期喷施65%的代森锌500倍液,每周一次即可控制。
④造桥虫:薄荷主要害虫为造桥虫,危害期在6月中旬左右、8月下旬左右。一般虫口密度达10头每平方米,每亩可用敌杀死15-20毫米,喷洒1-2次,或用80%敌敌畏1000倍喷洒。
二、薄荷的收益
薄荷叶一年可采收三次,亩产200公斤,盛花期的薄荷树,每年可收两次,亩产500公斤,薄荷种根每年可收割2次,亩产量2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