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有多少种类
花椒有多少种类
原产我国的花椒属植物主要有如下几种:
1.花椒。又叫秦椒、凤椒、蜀椒,简称椒树,是我国栽培广泛且经济价值最高的品种,几乎遍及全国各地。
枝具皮刺,皮刺基部多宽扁。小叶常5~9片,卵形、卵状矩圆形至卵圆形,边缘有细钝齿。花序顶生。果实蓇葖果,球形,表面密生疣状腺点,成熟后浅红色至紫红色。花期4~5月份,果期6~10月份。
2.野花椒。是产椒皮的主要种类之一,用途同花椒,但品味稍差。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及华北山地灌木丛中,多为野生,少见栽培。
枝具皮刺及白色皮孔。小叶常5~9片,卵状圆形或卵状矩圆形,柄极短近于无柄,边缘具细钝齿。花期3~5月份,果期6~8月份。
3.川陕花椒。又叫大金花椒。本种可作花椒的砧木,果皮可提取芳香油,种子也可榨油。分布于甘肃、陕西二省南部及四川北部。
枝具皮刺,皮刺直伸,基部增大。小叶常11~17片,倒卵形或斜卵形,两侧不对称,上半部边缘有细钝齿。花序腋生或顶生。蓇葖果表面腺点突起,成熟后紫红色。花期4~5月份,果期6~8月份。
4.竹叶花椒。简称竹叶椒。用途与花椒相同,但果皮麻味较浓而香味稍差。主要分布于西南、华东、华中及华北,山地有少量栽培,或作花椒砧木。
常绿或半常绿,枝具基部扁平、尖端略弯曲的皮刺。小叶3~9片,披针形至卵状长圆形,边缘疏浅齿或近全缘。花序腋生。蓇葖果粒小,表面疣状点明显,成熟后红色至紫红色,花期4~6月份,果期7~9月份。
5.青花椒。又叫崖椒、野椒、香椒子,简称青椒。用途同花椒。分布于黄河南北多数省(自治区)。
枝具针状皮刺。小叶11~21片,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花序宽大顶生。蓇葖果先端具短喙尖,表面腺点不甚突起,成熟后灰绿色至棕绿色,很少有紫红色,花期6~8月份,果期9~11月份。
6. 藤椒,又名油椒、香椒子。用途同花椒,但主要用于炸油。主要分布于四川省汉源、乐山市、眉山市、洪雅、峨眉山市九里等地。2月下旬萌动,3月上旬发芽。至于发芽的早晚与土壤条件和树势强弱有关。藤椒在七月中下旬至八月初成熟上市,成熟期约为130天左右。
藤椒树高三尺至九尺,树木暗灰色,多有刺,无毛,单粒复叶丛生,花小而多,其果油多有光泽,其味芬芳易挥发,口感香麻。
花椒是什么,也是辣椒的一种么?一般都用来做什么?
花椒
花椒
拉丁文学名:Zanthoxylum bungeanum
科属:芸香科、花椒属 .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7m,茎干通常有增大皮刺;枝灰色或褐灰色,有细小的皮孔及略斜向上生的皮刺;当年生小枝被短柔毛。奇数羽状复叶,叶轴边缘有狭翅;小叶5-11个,纸质,卵形或卵状长圆形,无柄或近无柄,长1.5-7cm,宽1-3cm,先端尖或微凹,基部近圆形,边缘有细锯齿,表面中脉基部两侧常被一簇褐色长柔毛,无针刺。聚伞圆锥花序顶生,花被片4-8个;雄花雄蕊5-7个,雌花心皮3-4个,稀6-7个,子房无柄。果球形,通常2-3个,红色或紫红色,密生疣状凸起的油点。花期3-5月,果期7-9月。
生态习性:
喜光,适宜温暖湿润及土层深厚肥沃壤土、沙壤土,萌蘖性强,耐寒,耐旱,抗病能力强,隐芽寿命长,故耐强修剪。不耐涝,短期积水可致死亡。
繁殖方法:
播种 7-9月种子完全成熟时采种,采种后及时在室内干燥处晾干,果皮开裂后取出种子,晾干后贮藏,防止霉变出油。3月上旬将贮藏的种子用70℃水浸泡12小时后,用碱水把种子表面的腊质层搓去,再用清水洗净后湿沙增温至20℃催芽贮藏。3月中旬后,待种子露胚根后开始条播。一般株行距3-5cm×30-40cm,也可成畦撒播。根据墒情,要足墒播种,覆土厚度2-3cm。播种量lOkg/亩左右,出芽率在70%左右,产苗量在5万株/亩以上。 栽培管理 定植是关键,以芽刚开始萌动时栽植成活率最高,栽后应浇透水,生长季节追肥2-3次,干旱时并结合浇水。 主要病虫害: 病害有锈病;虫害有蚜虫、红蜘蛛、花椒天牛、金龟子。
适生范围 :
我国华北、华中、华南均有分布。河南省伏牛山、太行山栽培较为集中,鄢陵各处均有栽植。
用途 :
可孤植又可作防护刺篱。果皮可作为调味料,并可提取芳香油,又可人药,种子可食用,又可加工制作肥皂
功效:
除各种肉类的腥气;促进唾液分泌,增加食欲;使血管扩张,从而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服花椒水能去除寄生虫;有芳香健胃、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毒、止痒解腥的功效。
性味 辛、温,有小毒
成分 果含挥发油 (为柠檬烯、枯醇、香叶醇等)、淄醇,不饱和有机酸。
药理 抑菌试验:花椒对炭疽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柠檬色及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等10种革兰氏阳性菌,以及大肠杆菌、宋内氏痢疾杆笛、变形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等肠内致病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4的水浸剂对星形奴卡氏菌亦有抑制作用。据动物试验,少量持续服可促进有关新陈代谢的腺体发育,多量则可促进有关生殖的腺体发育。这就证明了古人温阳补肾的认识。
功用 椒红:健胃、驱蛔虫,并有温暖强壮作用。椒目为利尿药,用于慢性浮肿腹水。古方己椒苈黄丸采用椒目作逐水剂。